美国留学:申请本科 课外活动别落入俗套

2017-04-05 作者: 231阅读

  申请美国本科,国内的家长和学生们都渐渐意识到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了。但因为之前对这一块不了解,很多人会跟风,看以前的申请者通过哪些活动得到offer了,于是盲从,进入了课外活动的俗套。其实,下面是五大课外活动误区,澳际小编认为,课外活动本身也许并不分高低贵贱,真正区分开来的是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是否真诚。如果为了活动而活动,我们可能写不出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体会,千篇一律的“我学到了什么什么”招生官看了也厌倦了。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参与的活动也各不相同,对课外活动不了解的可以看一看。

  课外活动俗套之—:科研实验室

  北京高中生参与大学科研的机会很多,例如小小科学家,翱翔计划,研究性学习等等。参加这些活动当然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学术能力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尤其是真的喜欢研究,喜欢学术的孩子,更会乐在其中。

  然而,在这个领域里面,的确“拼爹”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很多有科研资源的父母,会禁不住给孩子一点“指点”,然后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让孩子参与了过难的科研项目。比如还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孩子参与量子信息研究、没有参加过生物竞赛的孩子搞造血干细胞研究……

  美国的大学当然会被孩子的这些“澳际”的科研成果感到吃惊,但是,他们也不傻。他们关心的是孩子在这些科研活动中的参与,关心的是在科研中孩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孩子是如何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的。所以真正好的科研类型的课外活动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实验,不一定非得发表论文,不一定非得是XX奖。而是有血有肉的,出于一个简单淳朴的改善这个世界的某个细节的,一个有曲折有艰辛的科研历程。

  之前有个学生就是一个成绩一般的孩子,他的物理成绩不错,但是也没有达到竞赛获大奖的程度。但是,他很喜欢物理,很喜欢物理解决问题的方式。他着手研究汽车如何打滑,如何翻倒。但是研究这个需要学习一些更难的物理知识,于是他就又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来跟我讨论,跟他高中的老师讨论,不断的改进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最后凭借这个论文得到了北京市级别的一等奖。虽然他并没有因此而进入全国决赛,而且这也是一个很简单的研究,但是他这段经历本身就已经很出彩了。

  课外活动俗套之二:基金会慈善

  几年前,中国学生和家长还不太了解什么叫做NGO,中国红十字会和国际红十字会什么关系的时候,一点点的慈善经历,会显得很亮。但是现在太多人参与慈善活动了。美国大学的录取委员会看到的是地震的时候几百中国学生都去当“志愿者”了,去“募捐”、“慈善”了。日本海啸,核电站事故,中国学生恨不得都去日本了……

  这些雷同的慈善经历的确跟家长们的急切心情以及某些机构的运作模式密切相关。如果想真的通过慈善经历来体现申请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能力,那就需要这个活动是他力所能及的,而且是他全程参与的。美国的大学并不会在意这个慈善活动的规模,最后募集的善款有多少。而是会关心这个申请人是如何参与的。

  我有个学生,家境一般,但是他热心慈善。在中国很多慈善组织和基金会的公信力受到质疑的时候,他选择继续做慈善。他自己通过社团,通过学校的学生会组织学生和老师给一所农民工小学募捐,虽然款项并不大,但是他全程跟踪了这笔钱的去处,多少用购买桌椅,多少用作购买图书、书包……并且通过网站,论坛,微博,人人等多种途径公示款项的去向。他在自己的文书中写到“由于郭美美等人的影响,中国的红十字会几乎成为了贪婪的代名词……我想尝试把慈善做的透明,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弱,但是我想唤醒中国人对于慈善的信心……”

  所以,把慈善活动作为课外活动并不是目的,真正重要的是孩子在其中是如何参与如何思考如何具体做的。

  课外活动俗套之三:支教、福利院

  玉树,农民工子弟学校,残障儿童福利院等等名词在中国申请人的文书中是热门关键词。很多孩子都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支教、援助活动。

  曾经有个孩子,说自己去“智障儿童康复中心”给孩子们讲故事,教英语。说自己从这个活动中学到了很多,感到了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应该多么的珍惜……听起来那么的耳熟,那么的小学思想品德课……他又拿出了照片为证:一群孩子微笑的照片。为了做以区分,他还把自己圈了出来。

  还有很多孩子去敬老院对老人做临终关怀。老人在弥留之际,看到孩子,本来应该是件开心的事情,但是,如果一天有10个孩子来问:“老爷爷,您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有什么想法么?”估计这位爷爷也一定囧的要死。

  这就是典型的为了课外活动而课外活动的例子。这个孩子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初衷。他们最初的想法可能就是参与一个类似的活动来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怀他人的能力。然而,为了有活动来证明自己关怀他人,就往往会使得活动变味了。这种活动,一定得是发自内心的,真心想给对方提供帮助的,能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而得到的活动。

  课外活动俗套之四:模拟联合国

  模拟联合国本来是个很好的项目,在中国发展的也很快。2001年2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两名学生去美国波士顿观摩了哈佛的模拟联合国大会,受到震撼,于是回国开始筹办北大校内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外交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也参与进来。2005年~2006年,全国50所高校参与了进来,模拟联合国进入了在中国的巩固时期。这个时间,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也成立了。

  这些活动主要强调通过研究、写作、演讲、辩论、危机处理、团队协作等等活动;来表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领导力;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很广,要涵盖地理、数学、文化、经济、军事、自然科学等等。

  这一切听起来都很好,但是,问题就是,现在参与的人太多了!仅仅从“我参与了模拟联合国,参加了在XXX,在OOO的会议,和美国印度的孩子们共同探讨了环境、人口等等问题”可以看出孩子的部分能力。但是,很难突出孩子的特点和综合能力。

  现在随便哪个中学都有那么至少十几个人的简历上会浓墨重彩的写模拟联合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关键的就是如何体现自己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的角色和感悟。以及一些有亮点的细节。比如一次失败的辩论,比如一个被驳回的提案,比如自己中途放弃了一段时间,但是后来又发现这才是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

  课外活动俗套之五:上兴趣班不等同于课外活动

  在美国大学申请中,需要显示自己的课外活动精力,但是上兴趣班并不能等同于课外活动。

  2013年美国大学秋季申请悄然兴起,留学竞争日益加剧。家长心中明白,美国大学录取PK的不仅是学生的成绩,更有学生能力。于是手足无措的家长纷纷加入 "兴趣班"报名的大军中,以期增强孩子的竞争力。

  家长的心情不难理解,但参加兴趣班对于留学申请真的有用吗? 有关专家指出:兴趣班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上算是一条捷径,但是在提升学生能力上面作用不大。美国大学的录取当然会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也很注重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参与,兴趣班与课外活动有着天壤之别。

  根据一份我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家长选择兴趣班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54.92%),其次才是培养兴趣爱好/特长(30.48%)。这和美国家长为了发展孩子的兴趣与爱好(41%)而支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的数据相差甚远。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爱好。唯有如此,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这就是美国教育获得全世界公认的原因。

  课外活动之所以作为美国留学申请的一个参考标准,是因为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天赋和需要掌握的技能,还能帮助学生和其他成员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能够发现自己对于大学相关专业的兴趣点。而这些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提升。

  说到底活动本身本无高下,但是做的人多了,活动就俗了。在这种情况下,“课外活动”本身已经不能成为亮点。真正有效果的是孩子追随自己梦想的路途,也许是坎坷的,也许有回头路,也许有欢笑,也许有泪水但是这些都是有血有肉的,不是一个个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中国牛孩”。

立即咨询

留学咨询

更多出国留学最新动态,敬请关注澳际教育手机端网站,并可拨打咨询热线:400-601-0022
  • 专家推荐
  • 成功案例
  • 博文推荐
  •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2年

    成功案例 3204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 Amy GUO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7年

    成功案例 4539人

    一切的一切从现在开始.用自己的态度闯出一片天

  • 陈瑶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6年

    成功案例 4879人

    拥有大量高端成功案例。为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 齐亚楠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4年

    成功案例 3803人

    商科案例有哥伦比亚大学等,工科案例有麻省理工大学等,艺术案例有罗德岛大学等。

  • 哪些大学,在大厂的target school名单上?

    3985人阅读 查看原文

  • 甭管去哪国留学,只要是QS前100大学就行,反正我毕业后都是要回国的!

    3359人阅读 查看原文

  • 2023留学年度盘点丨这一年留学圈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4232人阅读 查看原文

  •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留学超超超值?

    3592人阅读 查看原文

我要查

澳际服务

我要读

热门国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