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归时代“千人计划”迎接人才回流(一)

2017-06-02 作者: 258阅读

  迎接新海归   金融危机的波及催发了新一轮的海归潮,而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出台的海外人才千人计划无疑为这些优秀的海外人才提供了一次新的历史机遇。可以预见的是,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海归时代。而拥有更开阔国际视野和更丰富人生经验的海归们,毫无疑问将获得面向时代和未来的优势。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不是一句戏言,这是现实的写照。   恰逢其时的千人计划   俗话说,风起云涌时,鸾凤还巢之日。从2008年到2009年,金融危机“风暴眼”的英、美等国失业率早已刷新了历史纪录,本国失业大军源源不断,留给留学生的空间自然被急剧压缩。   那些在美国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拥有或正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人员很多将离美国而去。据2009年3月8日华盛顿邮报报道:2005年时,美国杜克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毕业的留学生,毕业后几乎都说在美国至少呆上几年。但在2009年,80名工程管理硕士毕业的留学生,几乎都买了回国的单程机票。哈佛等其他名校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高端人才的大幅震动也加剧了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抄底人才”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战略。2008年12月,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抓住机遇,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09年3月下旬,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公布了出台的引进海外人才千人计划的详细内容。   从千人计划的内容来看,既要求是由用人单位来提出申请,又对各领域的申请者有详细的规定,还要求必须全职回来工作,保证引进的属于国家需要的真正的高端人才。同时,对于人才发挥作用也有足够的支持,不但提供充足的经费和待遇,给以特别重视,设立专人解决海外高端人才历来担心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国籍与签证等配套服务问题,引进对象也不拘一格,从华裔人才到外籍人才都可以。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痛感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不足。他表示,在这个阶段,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特别急需处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熟悉国际市场和国际规则的优秀人才。   当下,千人计划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一组来自于对近千名已报名参加今年第八届北美留交会的海外中国留学人员统计分析数据彰显了当下高端人才的流向意愿。数据显示,希望回国找工作的留学人员报名者占90%,回国注重职场商机与事业发展前景的报名者占92%;拥有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报名者占52%;美国排名前30大学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的留学人员占56%。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接受《小康》采访时表示,人才是否回国发展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政府的政策与效率,人才选拔、评估、激励的制度,适合的硬件基础与平台,社会人文环境的开放与尊重,国籍与出入境的规定,甚至子女教育问题都可能影响人才回归。”而“千人计划”正是针对这些可能产生的“顾虑”作出了细致的安排。   “可以说,这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力度与深度是前所未有的,”作为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际人才战略专家研究组组长的王辉耀参加过相关一些工作,他认为,“这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未来将会取得重大成就。”   人才流失的背后   中国向海外派遣留学生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科技人才竞争格局中一直扮演着“人才输出国”的角色。从1872年到1978年百余年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不过13万。而从1978年至1991年的出国留学人员则远胜过此前百余间年的总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生人数正在迅速攀升,截至2007年,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达到121.17万人。   如此庞大的留学生数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大量人才流失海外的数据。近些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留学归国人员的数量在逐年增加,2003年首次突破两万人,2005年学成归国的人数已经达到3.5万人,2006年4.2万人,2007年达4.47万人。1996-2007年间,中国留学人员平均回归率约为29.5%,尽管如此,却仍有约有70%的留学生仍滞留海外。而这些留在国外的留学人员中,有不少人在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   2008年12月份,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回归情况作了调查和分析,发布了我国第一份《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如果用美国顶级科学家队伍中出生于某国的科学家所占比例与该国拥有的世界顶级科学家占全世界的比例这二者的比值来粗略地反映向美国的人才外流程度(该比值越大,说明人才外流越严重),则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外流严峻程度如下:中国大陆,28.0;印度,13.0;俄罗斯,5.1;韩国,4.2;台湾,3.6;香港,1.4。显然,中国大陆高端人才外流最为严重。   一边是高端人才大幅外流,另一边,却是留学人员的苦恼、顾虑、犹豫,他们一定程度上在以某种方式被浪费。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的那些仍在海外的中国留学人员,对于是否回国这一问题一直在观望中。回国容易出国难,放弃在国外的一切回国发展考虑的不仅仅是薪水问题,身份、子女教育以及相应的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都让他们犹豫再三。中国对国籍、签证、户籍、社保等设置的种种限制也让他们望而却步。   作为在海外留学多年,也是最早回国创业的一批海归,王辉耀对此有着最深的理解,“海归们的这些顾虑是非常真实的。在现实的环境中,许多在海外工作多年的高端人才,妻子可能是西方人,儿女从小在国外长大,换成‘中国护照’后出去就不方便了,要让人‘抛妻弃子’是很困难的选择。如果不放弃外国籍,从社保、买房到申请课题都受限制,何况许多手续甚至让他们无法进入中国,有许多留学生彻底回归,什么事都不做仅仅办手续都还耗掉大半年时间。”   王辉耀认为,中国吸引人才的硬件基础已经没有问题,但希望国家还能够对这些“软件”问题加以重视,因为大多数海外人才都会拿中国与所在国的这些政策进行对比,看那个国家更重视、尊重和欢迎人才。   应该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一直在努力。1983年,邓小平发表了“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讲话,认为引进外国智力比单纯引进技术、设备要花钱少、收益大、见效快。1992年政府明确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进入21世纪后,国家提出“人才强国”战略, 留学人才的回归开始真正得到国家重视,政府出台了各类留学人才回归计划和文件,并提出了“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新看法。2004年,中国还正式出台了长期留住外籍人才的“绿卡制度”。   在这一系列的引才政策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进步,但是王辉耀指出,从横向来看,中国引进人才的制度和政策相比欧美还有很多缺陷。只是在被动地防守——推动人才回归,避免中国培养人才却是“为他人嫁衣”;而没有想过主动出击——走出去吸纳自身需要的外国顶尖人才归化为“中国人才”。   他对《小康》表示,中国过去只是短期引进外国人才,2004年才有长期留住外国人才的绿卡制度,但至今没有让外国人才成为“自己人才”的入籍制度。这也是中国和美国等欧美国家人才战略的区别,美国不但让外国人才想来这里赚钱,而且赚了钱还会把钱永远留下,甚至是把在全世界赚的钱都带到美国来。但在中国,因为不可能是“自己人”,中国不可能成为安居乐业的“归宿”,所以,外国人才很多只把中国当成一个赚了钱就要带走的“工地”,即使再正规的跨国企业来到中国都可能不重视环保和劳工权益。   美国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成功的。尽管其仅培养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得主,但还是聘用了全世界70%诺贝尔奖得主,引进了占本国总量三分之一的海外科学家与工程师。一般非美国公民亲属的人才移民美国,必须获得技术签证和劳工证,在美国工作和生活过才能申请并排期等待绿卡,但如果属于每年2万名的“杰出人才”类别,就什么都不需要也不用排期,申请一年就能获得美国绿卡,五年就能入籍。这是因为美国政府意识到:如果你不能留住并让这些全球最顶尖的人才成为“本国人才”,他们就会在海外成为竞争对手。   我们当然也不愿意看到这些人成为我们的对手。   历次海归潮与变革   “最近我批海归回国档签到手都麻了!一天8个小时一直签,我正在思考更有效率的做法。”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参赞岑建君说。据美国华文报纸《世界日报》近日报道,金融风暴加剧了中国留学生的回流数字。有数据表明,从1978年中国开放留学以来至2007年,海归总人数近32万,而只今年一年海归人数就将超过30年来的1/6。很多人表示,中国将迎来第三次海归潮。   此前的海归潮中,海归们大多会选择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作为着陆点,但随着一线城市发展趋于饱和,再加上二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海归们的视线已逐渐转移到二线城市,甚至一些在一线城市发展的海归也流向了二线城市。业内人士分析:“下一个三十年内需市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市场在哪里资金就会流向哪里,人才自然随着市场和资本流动。”   “海归”一词的真正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连续两、三年,大概有几千名大陆留学生从欧美到香港就业,填补了1997年前许多香港专业人士移民国外留下的职位

留学咨询

更多出国留学最新动态,敬请关注澳际教育手机端网站,并可拨打咨询热线:400-601-0022
  • 专家推荐
  • 成功案例
  • 博文推荐
  •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1年

    成功案例 2937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 Tar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6年

    成功案例 1602人

  • 薛占秋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0年

    成功案例 1869人

    从业3年来成功协助数百同学拿到英、美、加、澳等各国学习签证,递签成功率90%以上,大大超过同业平均水平。

  • Cindy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8年

    成功案例 4806人

    精通各类升学,转学,墨尔本的公立私立初高中,小学,高中升大学的申请流程及入学要求。本科升学研究生,转如入其他学校等服务。

  • Talk to ANU | 2024澳国立线上信息分享会

    1561人阅读 查看原文

  • 墨尔本大学商、法、教育三大学院见面会 & 咨询会 | 北京 · 武汉 · 南京精彩启程!

    1394人阅读 查看原文

  • 活动预告 | 蒙纳士大学携手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雅思官方与你鹏城有约,飞跃无限

    1147人阅读 查看原文

  • 惊喜加倍|2024蒙纳士大学中国开放日(上海)和中国学生见面会(深圳)共同起航!

    1406人阅读 查看原文

我要查

澳际服务

我要读

热门国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