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自述美国室友的“大义灭亲”.

2017-07-28 作者: 85阅读

留学生自述美国室友的“大义灭亲”

  刚去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就听说中国留学生只喜欢与中国人做室友。有一次有个教授就在我面前嘀咕:“那英语怎么提高?怎么能了解美国文化?”为了不加强他们的这种印象,我就铁了心找美国人当室友。

  “不”的意思就是“不”

  第一个美国室友也是个在读博士。不过她搬家的第一天,就和我遭遇了文化碰撞。看着她搬家进来,我感觉既戏剧化又娱乐。原因是她的家私里面,居家过日子该有的东西几乎什么都没有,不该有的她都有。她来来回回搬的就是这些不该有的东西。我们住的小小的两室一厅,小房间里放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小书架基本上就满满当当了。她这些都没有。先搬上来的是一盆植物,再搬上来的还是一盆植物,三盆、四盆、五盆……一盆两盆在我看来还比较正常,三盆四盆有点多。看她搬到五盆以上,我的好奇心就爆炸了。从窗户里去看她的小车,里面盆盆罐罐的,竟然全都是植物。搬了几个来回爬到三楼,她也有些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

  我跟她因为租房子的事情见过几次面,还算比较熟,以后又要同住,所以干坐着看她忙乎也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再说她的植物家私也很轻巧可爱,于是就动身给她帮忙。“让我帮你吧?”我说道。她很客气地说:“不用,不过真的很谢谢你。”我觉得她只是客气一下,一边跟她下楼,一边说:“没关系,我反正也没什么事。”然后就准备去拿一盆植物。不料,一直十分客气十分温婉的她突然火山般爆发起来,冲着我大声嚷:“我说了不用,你知道‘不’的意思吗?‘不’的意思就是‘不’!”我一下子呆住了,根本没有料到自己的一番好心会是这样的下场。后来,她送我一本图画书,算是赔不是。

  后来,我还和几个美国人做过室友。我发现,美国人个体之间的差异之大,甚至让我有点无法相信。相比之下,中国人共享的东西就要多得多,大到职业观、爱情观、价值观、世界观,小到美貌标准、学历情结、车子房子票子孩子面子等,似乎都有一个量化的、能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标准。而美国人的标准就像一个万花筒,千变万化、无奇不有。当然,美国人也有一些共享的东西,如对个体的尊重、对私人空间的保护等。但有时太过于注重个体,甚至走到了极端,也显得过分敏感和脆弱。

  “该死的英语单词‘No’”

  后来,我又有了一个美国新室友,彼此关系还处得比较融洽。有一天,我和美国室友一起吃饭,我自己下厨做了几个拿手菜,并给室友品尝。她尝了一下,连说好吃。

  我便说,那你就多吃点吧。她说:“不了,谢谢。”

  我并没理会,而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又多劝了一句:“再吃点吧,真的很好吃。”

  这时,我看到她的脸色立刻变了,晴转阴,似乎受了很大侮辱。我马上想起了那位前室友在搬植物时的表现,以及她嚷出来的“No means No!”

  我这才恍然。不禁抱怨起那该死的英语单词No!它的意思怎么连一个GRE、托福考高分的中国博士生都难以弄明白呢?这边厢,我一片好心天地可鉴;那边厢,她们大概觉得我是一个无视他人感受的坏蛋。后来,随着在美国时间的延续,我才渐渐领悟到了,其实,这不是我的错,也不是我室友的错,这实在就是由于中美两国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妈妈没有和我预约,不能进来。"

  再后来,我的另一个美国室友就更加神奇了。有一天,我的这位室友的母亲来看望她,听到门铃后,她从门眼里望出去,看到了她妈妈,但她并不前去开门,而是把头转向我,用惊诧的口吻说:“是我妈。她怎么来了?为什么没有和我预约呢?”接着就蹑手蹑脚地躲了起来。

  我问她,“既然是你妈妈,为什么不让她进来呢?”

  她瞪大眼睛:“干嘛让她进来?她又没有和我预约。”

  这时,她妈妈按了一会门铃,看一直没人开门,以为女儿不在,就悻悻地离开了。

  几天过后,我的室友还在为她妈妈没有事先预约就来看她而生气,可在我这个东方人看来,母亲开车几十分钟专程来看女儿,无论打没打招呼,女儿自然都要好好接待啊。

  从这件小事也让我感受到了,美国的个人空间概念是不分长幼亲疏的,有时候,美国人的“大义灭亲”还真一点都不含糊呢。

留学生自述美国室友的“大义灭亲”留学生自述美国室友的“大义灭亲”2

留学生自述美国室友的“大义灭亲”

  刚去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就听说中国留学生只喜欢与中国人做室友。有一次有个教授就在我面前嘀咕:“那英语怎么提高?怎么能了解美国文化?”为了不加强他们的这种印象,我就铁了心找美国人当室友。

  “不”的意思就是“不”

  第一个美国室友也是个在读博士。不过她搬家的第一天,就和我遭遇了文化碰撞。看着她搬家进来,我感觉既戏剧化又娱乐。原因是她的家私里面,居家过日子该有的东西几乎什么都没有,不该有的她都有。她来来回回搬的就是这些不该有的东西。我们住的小小的两室一厅,小房间里放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小书架基本上就满满当当了。她这些都没有。先搬上来的是一盆植物,再搬上来的还是一盆植物,三盆、四盆、五盆……一盆两盆在我看来还比较正常,三盆四盆有点多。看她搬到五盆以上,我的好奇心就爆炸了。从窗户里去看她的小车,里面盆盆罐罐的,竟然全都是植物。搬了几个来回爬到三楼,她也有些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

  我跟她因为租房子的事情见过几次面,还算比较熟,以后又要同住,所以干坐着看她忙乎也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再说她的植物家私也很轻巧可爱,于是就动身给她帮忙。“让我帮你吧?”我说道。她很客气地说:“不用,不过真的很谢谢你。”我觉得她只是客气一下,一边跟她下楼,一边说:“没关系,我反正也没什么事。”然后就准备去拿一盆植物。不料,一直十分客气十分温婉的她突然火山般爆发起来,冲着我大声嚷:“我说了不用,你知道‘不’的意思吗?‘不’的意思就是‘不’!”我一下子呆住了,根本没有料到自己的一番好心会是这样的下场。后来,她送我一本图画书,算是赔不是。

  后来,我还和几个美国人做过室友。我发现,美国人个体之间的差异之大,甚至让我有点无法相信。相比之下,中国人共享的东西就要多得多,大到职业观、爱情观、价值观、世界观,小到美貌标准、学历情结、车子房子票子孩子面子等,似乎都有一个量化的、能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标准。而美国人的标准就像一个万花筒,千变万化、无奇不有。当然,美国人也有一些共享的东西,如对个体的尊重、对私人空间的保护等。但有时太过于注重个体,甚至走到了极端,也显得过分敏感和脆弱。

上12下

共2页

阅读全文

留学咨询

更多出国留学最新动态,敬请关注澳际教育手机端网站,并可拨打咨询热线:400-601-0022
  • 专家推荐
  • 成功案例
  • 博文推荐
  • 武安琪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5年

    成功案例 6360人

    被五所大学全拒的Z同学,成功帮她申请排名前50的院校并取得6000美金奖学金。

  •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1年

    成功案例 2937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 陈瑶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5年

    成功案例 4612人

    拥有大量高端成功案例。为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 齐亚楠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3年

    成功案例 3536人

    商科案例有哥伦比亚大学等,工科案例有麻省理工大学等,艺术案例有罗德岛大学等。

  • 哪些大学,在大厂的target school名单上?

    1541人阅读 查看原文

  • 甭管去哪国留学,只要是QS前100大学就行,反正我毕业后都是要回国的!

    1532人阅读 查看原文

  • 2023留学年度盘点丨这一年留学圈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1583人阅读 查看原文

  •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留学超超超值?

    1249人阅读 查看原文

我要查

澳际服务

我要读

热门国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