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291阅读
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已经连续7年蝉联美国国际学生人数首位。截至2016年,在美中国留学生总数已达328547人。因在语言、文化、社会结构等方面的迥异差别,中国学生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值得关注。
在跨文化转变过程中,外来个体既承担风险也收获利益
根据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创始人之一约翰·贝利的跨文化适应理论,跨文化族群穿行于两种文化中,受双重文化的影响,由此引发一系列深刻变化。宏观变化如经济变化、社会变化、文化变化。微观变化如个体的语言变化、宗教转移和价值观转变。这里,主要从文化、社会生活和就业等状况来阐释中国留学生群体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情况。
众所周知,跨文化过程受到接受国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种族组成、多文化元素构成、对待外族的态度。因此,在讨论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美国的文化和种族关系。轴心文化的缺乏和多元文化的并存,以及对科技的无限痴迷和自身经济力量所引发的强烈民族自豪感,使美国成为研究现代和当代多元文化关系的理想实验室。
一方面,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美国社会已从“大熔炉”(melting pot)社会到“混合色拉型”(mixed salad)社会转变。另一方面,美国社会愈加均一化(homogeneous)。无处不在的高科技和互为依存的工业生存方式的影响遍及美国的每一个角落。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博弈的结果是外来文化个体的外在行为和生活方式迅速改变而愈加趋近于主流文化模式,同一化现象严重,而他们内在的种族身份或意识形态却大多维持母国传统。在跨文化转变过程中,外来个体既承担风险也收获利益。
难以逃遁文化挑战,中国留学生在中美文化两极中摇摆
大多数赴美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经历都伴随着紧张、慌乱、迷惑和不确定。边缘化心态(marginal syndrome)笼罩着中国留学生,他们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徘徊。
一方面,尽管对西方文化兴趣高扬,但是中国留学生对真正的西方生活是陌生和疏远的,而且他们普遍展现出海外游子的思乡情怀。另一方面,虽然对中国文化难以割舍,并有着强烈的家园情结,但当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和生活数年后,又对美国产生了一种特殊和深厚的情感。
文化上,中国留学生不得不应对美国社会文化挑战并且难以逃遁。中国留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文化心理困境,表现为理智上需要改变以适应美国文化,而行为上却不能或者不愿意改变。面对美国社会文化挑战,中国留学生主要是外在行为、服饰、行为、举止、生活方式和英语技能的改变,而非内部的文化特征包括宗教信仰、种族价值和文化传承的转变。中国留学生大多呈现出美国化的外在(American exterior)和中国化的内在(Chinese interior)。
对于自身的文化身份,中国留学生在中美文化的两极中摇摆。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对他们个人在美国的生存问题更加关注,而很少进行文化反思。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文化身份认同感被专业和经济上的诉求所代替。
故国情结且对美国社会缺乏了解,在美中国留学生存在与社会隔绝现象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美国是陌生而疏远的。美国生活的陌生或源于来美生活的短暂,抑或源于两种文化巨大的反差。就他们而言,对美国的崇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发达的科技吸引等,而且真正对美国文化的参与和宗教浸润在中国留学生中很少发生。即便在美国,中国留学生在社会、文化和爱国情结上大多是“中国式”的。强烈的故国情结和对美国社会的缺乏了解导致了中国留学生存在与社会隔绝现象。
Copyright 2000 - 2020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aoji.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证050284号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灯市口大街33号 国中商业大厦2-3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