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印度华侨移居他乡

2017-06-06 作者: 297阅读

帮助希望计划出国留学者实现他们的出国深造梦想

题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华人和华侨,他们不但落地生根,而且日子越来越好,人口越来越多。旧的华侨打拼天下,而新的华人不断跟进,渐有所成,日益壮大。但有一个国家,这里的华人非但没有繁荣壮大,反而日渐衰落,许多人被迫流离他乡,再度成为移民。这个国家就是印度。

印度东部的加尔各答是印度仅次于西部海岸城市孟买的第二大城市,在这个有着1300万人口的城市中,生活着约3000中国人。即便他们加入了印度国籍,即便他们能说流利的孟加拉语和印地语,他们依然说自己是中国人。
在加尔各答采访华人华侨时,我心里止不住的心酸。有人说,只要太阳照得到的地方就有华人,他们就能繁衍生息,越过越好,而且人丁兴旺。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印度的华人华侨与侨居世界其他地方的华人一样,勤劳善良,努力工作,遵纪守法,许多人是在印度出生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华侨,在这个炎热拥挤的海港城市生活了一辈子,早已加入了印度的国籍。即便这样,他们依然没有归属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很难融入当地社会,依然感觉自己是异乡人,于是他们和他们的子女在看不到澳际的情况下只好被迫再度迁徙他乡,移居他国,离开这个权且当作故乡的地方和熟悉的环境及乡邻,成为新的移民……
从17世纪末开始就有中国人移民到印度,多数是从广东梅县过来的客家人。他们基本上都从东海岸的商埠加尔各答进入,有的继续到其他城市生活,但大多数就在这个繁华热闹的地方扎下根来。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时,又有许多中国人到印度避难。抗日战争期间,印度和缅甸同为英国殖民地,一些缅甸华人不愿受日本统治而大批迁居印度,加上孙立人将军等领导的部分中国远征军在印度休养生息和接受训练,使得加尔各答成了当时中国军人和后勤人员来往的集散地。这时是印度华人的全盛时期。上世纪50年代,在印度的华人华侨共计5万多人。当时中国和印度关系处于蜜月期,印度华人华侨自然安居乐业,甚至乐不思蜀了。但60年代初开始中印两国关系逐渐恶化,1962年10月在边界上发生了一次规模很小的战争后,两国关系更是滑入谷底。他们肆意逮捕华侨华人,把他们关进西部荒漠上的集中营。印度当时还特地通过针对华侨的所谓“加强监视外侨法案”,挤压华侨的生存空间,致使大批华侨被迫返回祖国或移居他国。我在加尔各答采访时,想看看“唐人街”,当地华侨特地带我去了一条名叫“中山街”(或译成孙逸仙街)的街道。上世纪60年代前,这里华人商埠林立,熙来攘往,是名副其实的“唐人街”。但62年后,这里的华人华侨在迫害下和恐慌中四散逃逸,他们将店铺卖掉,有的房屋被当地人占据,唐人街不复存在。我站在街旁,看着汽车和人力车在街上奔来驰去,遥想当年华人的惨状,心里不胜悲戚。在这条街的周围,我还找到了一些落败和冷清的观音庙关帝庙,惆怅和感慨不已。
在这次排华浪潮中,约五分之二的华侨华人离开了印度,另找家园。即便排华运动停止后,由于中印关系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后期一直处于低谷,华人华侨的生活环境和状况得不到改善,一批又一批的华侨被迫再次收拾家当,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到欧洲和美洲去生活,成为新的移民。在过去40年中,印度华人华侨人数减少了十分之九,从过去的5万多人减少到现在的5000人左右。
近十几年来中印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印度华侨的地位和状况也有一定的改善。那么,为什么至今华人华侨依然不断地抛家舍业,移居他国呢?
面对我的疑惑,旅居印度50多年的加尔各答华人联合会会长刘国赵先生对我解释说,华人华侨长期地位低下,无法融入当地社会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期,印度华侨就被视为“三等公民”,和印度贱民一样受人歧视。英印当局规定,华侨在街头行走不准集结十人以上,否则要受惩罚。即便现在双方关系改善,华人华侨的地位上升,但由于双方之间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民族传统不一样,使得华人华侨一直只能在华人圈子里生活,看不到光明的澳际。比如华人华侨吃猪肉和牛肉,就被食素和敬牛为神的印度人瞧不起。加尔各答的华人华侨多数长期从事皮革制造业,而这在印度被认为是最低等的工作,是最底层的贱民从事的职业。印度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对华人华侨自然从心里瞧不起,加以歧视和排斥。上世纪90年代印度还有约2万华人华侨,光加尔各答就有1万多,华人相对集中的塔坝地区就聚集有8000多华人,而现在这个地区的华人华侨已剩下不到1500人了。
其次,印度虽然这几年经济发展比较快,但总体上来说仍不发达,贫困线以下的穷人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文盲率也高达36%。印度失业率很高,薪水又低,有才华的印度人都大量移居国外,到印度定居的外国人很少。就拿加尔各答来说,是个典型的拥挤不堪和脏乱差的城市。华人集中的塔坝区巷子狭小,方圆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密布着200多家以家族方式经营的小型皮革加工厂,排除的污水在巷子里流淌,散发着恶臭。对华人来说,总体生活环境恶劣,经济状况也不很好,于是留恋这片土地的人越来越少。
刘先生还说,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新情况也加剧了华人向外移民,那就是加尔各答市政府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作出了一个规定,因皮革工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因此所有的皮革厂都迁到20多公里以外的皮革工业园,否则苛以重罚。到目前为止,只有60多家规模较大的皮革厂搬迁到了新工业园,其他的170多家小皮革厂都准备关张改行。他们世代为业的生计都给断了,在这里还能干什么呢?结果是,移居其他国家的华人华侨越来越多,华人圈子越来越小,这样也加剧了那些犹豫彷徨的人的决心,让他们也跟着亲戚朋友一起移民到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今年已经70多岁的刘先生以前也开了一家小皮革作坊,后来难以为继,就改行开餐饮,不料因为经营有方,居然生意红火,生活也出现了大的改善。他说,他老了,哪里也不想去,就在这里终老一生算了。但如果将来生意不好做,他的两个儿子还是有可能走的。过去上百年形成的华人圈子快要不存在了,这里的人气和氛围也没有了。再这样下去,印度要不了多少年就很难见到华人了。
我所认识的另一个陈姓先生就是典型的移民一族。他说,他正在办加拿大移民。他的五个兄妹都在过去10多年里相继移民到加拿大,只有他在这里坚守这这份祖业——一个有着30多人的小皮革厂。但这些小作坊式的皮革厂难以为继,已没有呆下去的必要。在他家中,我看到他的两个害羞的女儿,一个17岁,一个20,都只会说英文,也能听得懂一些客家话。陈先生告诉我,估计不久移民手续能办好,到时候厂房和机器设备也都处理了,他也该踏上新的征程了。从他的口气里,我感觉不到去加拿大的向往和兴奋,倒是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许多的无奈和哀愁。
“中国人都说故土难离,这里也可以算是我们的故土,我们的父辈都埋葬在这里了。但在这里我们真的看不到希望,只好一走了之。”陈先生说到这里,深深的叹了口气,眼睛里一片迷茫。

留学咨询

更多出国留学最新动态,敬请关注澳际教育手机端网站,并可拨打咨询热线:400-601-0022
  • 专家推荐
  • 成功案例
  • 博文推荐

我要查

澳际服务

我要读

热门国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