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归来 成功不一定要趁早

2017-04-05 作者: 268阅读

  “成名要趁早”,张爱玲的这句名言让很多人趋之若鹜。但在职场中,这句话其实似是而非:对于多数人而言,追求“成功”并没有错误,但并不是越早达到目的就越好。

  不久前和一位校友喝茶。他现在还没到三十岁,就已经是某知名培训机构的副总经理了,可以算得上是年少得志。但是,言语间我并不觉得他意气风发,反倒能察觉出他的疲惫和压力。

  “我现在觉得,过早成功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现在的位子让我承受着过多我们这个年龄段所不应该承受的东西。”谈到他现在的状态,这个80后老总感慨颇多。他的困惑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工作本身的压力,他此前是另外一家机构的区域市场的负责人,但现在被挖到另外一家机构分管全国市场的开拓和管理工作。从一个区域的负责人,到一个全国市场的负责人,这其中的跨越和挑战还是很大的。

  “而且,我做区域经理的时候只是和当地的同行有竞争,在其他地方还结交了不少朋友,但是这些人在我做了全国市场负责人之后都变成了直接竞争对手的关系,昔日的人脉资源一下子丢掉了不少。”

  而更让他头疼的是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他的同僚多是三四十岁的职场老手,做事情搞斗争都经验丰富,这让他感觉有些吃力。而且,他说他现在有意识地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以形成一种威严的感觉,但是其实他现在很孤独。

  “有些东西是需要相应的阅历来支撑的,但我现在明显感觉到阅历和经验的缺失。”

  而且,如今“一人之下,千人之上”的他还有种事业已经到达巅峰的感觉。“我觉得自己这辈子似乎已经就是这样子了,似乎很难再有更高的追求,也不知道下一个奋斗目标在哪里。”言语间,流露出一种浓浓的感伤。

  他的这种感觉并不是特例,纵观历史和现实,少年得志而最后发展平平的人并不少见。我有个长辈,以前曾经做到过某市公检法系统中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当时是非常得志,不过最终,他在这个级别上苦苦熬了很多年,临退休时官职仍在原来的位置上。

  回望过去,这位长辈最后归结为一点:当时太年轻,接触社会还不够多,缺乏经验,对一些事情认识不够透彻。

  对于那些初入职场成功欲望很强,但却郁郁不得志的人来说,这两个故事一定很有启发。也许,成功不一定要趁早,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这样的成功更弥足珍贵。

立即咨询

留学咨询

更多出国留学最新动态,敬请关注澳际教育手机端网站,并可拨打咨询热线:400-601-0022
  • 专家推荐
  • 成功案例
  • 博文推荐
  • 李昂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5年

    成功案例 1335人

  • 冷瀚铂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9年

    成功案例 2427人

    1. 多年龄段客户群体,对高中、本科、硕士、博士都有深入了解 2. 在美曾从事国际生招生工作,了解美国学校招生流程 3. 多年top30学校申请经验,美高、美本学生居多。 4. 同时兼顾多国家线申请。

  • 庞娇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5年

    成功案例 1335人

    工作认真细心负责,与客户交流沟通耐心温和。 几年留学行业的工作经验,使我申请涉及的专业领域更加广泛,目前已经涉及专业的申请领域囊括了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经济、国际贸易、设计、生物、生物工程、计算机工程、工业工程、MBA、通讯工程、艺术等近25个专业,同时创下学校申请百分百录取的好成绩。工作期间,已成功为学生申请到。擅长申请高中,本科及转学,研究生等各类学生。

  • 王星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5年

    成功案例 1335人

    擅长挖掘申请者背景,让申请者找到自身优势,在申请博士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给学生做出最优的申请方案,在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分析学校,专业,教授以及学生背景的匹配因素,指导学生与教授以及学校联系,抓住学生背景亮点,指导学生顺利完成申请的各个方面工作。最终帮助众多申请博士全奖的学生获得心仪的录取,并暂获全奖OFFER,半奖等,累积帮助学生获得奖学金金额超过600w美金。          对于各国签证政策有独到的见解,擅长分析疑难杂症申请者,多次帮助签证大难申请者获得签证。国内多个留学签证论坛的版主,十年来义务为大家解答疑难问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签证专家 

  • 哪些大学,在大厂的target school名单上?

    1546人阅读 查看原文

  • 甭管去哪国留学,只要是QS前100大学就行,反正我毕业后都是要回国的!

    1536人阅读 查看原文

  • 2023留学年度盘点丨这一年留学圈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1586人阅读 查看原文

  •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留学超超超值?

    1252人阅读 查看原文

我要查

澳际服务

我要读

热门国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