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 549阅读
香港人的衣食住行都颇有特色,即使是匆匆过客也能道出一二,其中的“行”尤其为人称道。这个著名的“弹丸之地”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做法,值得许多大城市学习和借鉴。下面来看看香港的交通情况。
路窄人多 车很少“塞 ”
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繁忙的地区之一,常住人口677万,流动人口逾百万,土地面积只有1098平方公里。截至2000年12月,全港行车道路的总长度只有1904公里----其中港岛429公里,九龙445公里,新界1030公里,而领有牌照的车辆达51万多辆,平均每公里道路约合271辆。人多地狭、高楼林立,发展交通的条件可谓先天不足。但这里却少见北京、台北、广州等大都市的通病----大塞车。
与北京宽阔的长安街相比,香港市区的街道只能用“寒碜”来形容,没有什么快车道、慢车道、自行车道之分,许多不到20米宽的车道上,跑着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私家轿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行时“擦肩而过”,止时触手可及,偶尔还有技术高超的电单车(摩托车)骑士见缝插针地疾驶而过。自行车则比较少见,记者初到香港时,曾向有关人士咨询可否骑自行车上街。答香港法例并不禁止骑自行车上街,不过骑自行车的多是送外卖的。住久了,就知道不是人们不愿意骑,而是根本没有自行车的道。
路窄车多,但香港每天的交通基本上能做到运行顺畅、“良性循环”。电视早间新闻的道路交通情况实时报道有时称某一路段“车多滞塞”,其实车流也仍然在动,只是速度慢些,并没有出现“塞死”或者一步一挪的情况。阴雨天气时较多“滞塞”,因为这时司机驾驶非常小心,车速较慢。偶然出现一次大的路面拥堵,则多半是出现了突发性事故。总的来说,与世界许多城市相比,香港的交通状况已经算是理想。
在无“地利”条件下有此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务种类繁多,别具特色,市民可按快捷、舒适及方便程度,选择各自心仪的出行交通工具。每天,铁路(含地下铁路)、有轨电车、巴士(公共汽车)、小巴(小公共汽车)、的士(出租汽车)和渡轮等公共交通工具井然有序地来往于香港的各个角落,载客超过1000万人次。
有车一族 弃“私”从“公”
近700万人口的香港,拥有32万辆私家车,这个比例并不高。相对于香港人的收入,买辆车并非难事,人们为什么还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呢?这是因为,精于算计的香港人认为,就“性能价格比”而言,乘坐私家车出行并不一定优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停车难。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有车一族最头痛的就是泊车。开车出去办事,经常是“绕树三匝、无枝可栖”,好容易在老远的地方找到车位停好车,还得步行十来分钟前往目的地,专用车的作用“蒸发”不少。路边随便停车肯定要被警察开罚单;有计时停车表的地方,停车费以15分钟为单位计算,最便宜的每15分钟也要 3元。而一般的停车场,每小时收费在20至30元之间。
港岛多数办公楼没有自备的停车场地,在此上班的白领们,即使年薪千万,也经常坐公共汽车上下班。记者认识一位在中环办公的外国银行经理,他拥有三辆不同款型的汽车,却因为写字楼附近停车位难觅而不能驾车上班。其住所在半山,没有大巴,因此他每天坐小巴上下班,有时坐“的士”。只有周末,他才驾车到郊外兜兜风。
外出停车难,在家也不易。香港新建的大厦,一般都附有停车场,买房者有的连同车位一起买;没有私家车位的有车族,就租用车位,每个月要交2500—4000港元,甚至更高的租金。人们一般不敢开车去探望朋友,因为外来的访客不可以在主人寓所的停车场停车。
----油价高。在路窄人多的情况下,香港政府致力于发展公共交通,对私家车并不持鼓励态度。香港的汽油近年一直保持11港元上下1升的水平;公交车享有政府的免税优惠,油价要便宜许多。
另外,每辆车每年年检的费用至少6000港元,其它杂七杂八的费用也不少,申请牌照也有额度的限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私家车的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方便舒适、价格合理的公共交通工具自然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在众多的公共交通工具中,以专营巴士载客量最大,约占公共交通工具每日总载客量的39%。所谓专营巴士,就是通过合约的形式取得特定线路经营权的巴士。目前在香港市区营运专营线路的公司主要有九龙巴士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务有限公司和城巴有限公司。龙运巴士公司和新大屿山巴士公司则经营前往大屿山的巴士路线。这些公司都是私营公司,通过竞投取得某些线路的专营权后开始营运。
九龙巴士有限公司是东南亚最大规模的陆路客运公司之一,拥有4000多辆巴士,其中大多数为空调双层巴士。“新巴”和“城巴”也各拥有900、700多辆巴士。各公司的巴士以颜色区分,有的蓝黄相间,有的绿白相间,有的黄红相间,远远地就能一目了然。
刷卡上车 享受巴士
在香港,乘坐巴士并不是一件苦事,尤其是坐空调巴士。
--上车不用挤。香港人做什么都喜欢排队,乘公共汽车当然更要排队了。就算只有三两个人等车,只要地形容许,他们也会自觉地排成一行,早晨上班高峰时,有的队伍排到百米开外。车来了,大家按顺序上车。巴士有容量限制,多少个座位、多少个站位都规定得清清楚楚,写在车身上。车内有统计人数的装置,一但满员,司机就会告诉你等下一辆。如果在上一站已经满员,下一站又无人下车,司机有权不停车。
--买票可刷“卡”。香港的公共汽车不设售票员,过去乘客上车后要准备好零钱投币,不设找赎,所以多数香港人都有一个小包专门装零钱。后来,一种叫做“八达通”的储值卡问世,持有“八达通”的乘客只须在上车时将“卡”在专门的装置上“贴”一下,车费就被自动扣除。当然,前提是乘客必须先在卡中储入足够的钱。“八达通”的感应能力很强,乘客即使将其放在袋中也可以照常使用。因此,上车时最常见的情景是,女士们纷纷举起自己的手袋往上“贴”,男士则把钱包往上贴。台北市长马英九访港时最啧啧称奇的就是“八达通”。
“八达通”问世之初主要用于地铁,后来迅速普及至巴士、电车、轮渡、小巴,用于出租汽车的可行性也在研讨中。
--下车须按铃。为了节约时间,香港的巴士公司规定,如果在某站没人等车又没人下车,司机可以不停车。那么怎么才能让司机知道有人下车呢?提前按车内随处可见的“铃”就行了。按铃后,驾驶台上会有显示,司机就知道下站有人下车。驾驶台上方有一块折射镜可看到巴士上层的所有座位区域,即使坐在上层的乘客也可以从容下车。
--四季无寒暑。香港目前的巴士多为空调巴士,又称冷巴。空调巴士都是全封闭的,一年四季基本恒温--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和香港所有有冷气的地方一样,夏天巴士上的冷气特别足,男士穿西装正好,女士穿裙子经常冻得打哆嗦。香港的女士乘车一定要带备外衣或者披肩,或者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调节座位上方的送风口。“冷巴”名副其实,冷是冷了点,但让人感到物有所值--毕竟空调巴士要贵一点。
目前香港尚有部分非空调巴士,价格稍便宜,舒适程度就要差一些。令记者颇感意外的是,空调巴士在香港普及是90年代以后的事,但现在已经很难想象没有它的日子。
--车上“路讯通”。从2000年起,香港几家巴士公司陆续在车上安装了电视屏幕,播放广告资讯和娱乐类节目,从此乘客在巴士上又多了一打发时间的项目--看电视。经营这一事业的并非巴士公司本身,而是一家名为“路讯通”的广告公司,“路讯通”向其客户收取广告费用,再向巴士公司支付一定费用。该公司不久前上市,虽然目前业绩一般,但不可否认,这个创意挺不错的。
除了以上特点,香港巴士普遍干净整洁、车况良好。发车时间相当准,班次又频密,没有意外绝不会出现“望穿秋水”不见车来的情况。“老乘客”根据站牌上的首末车时间以及发车间隔,可以算出几点几分有车经过,“踩”着点去候车。每趟车到终点后,司机下车休息,清洁人员上车打扫卫生。一般也没有什么可打扫的,香港规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许吃零食、不准吸烟,顶多有点乘客遗下的塑料袋、报纸之类的物品。
优点这么多,香港的高级白领们每天西服革履地搭巴士上下班也就不奇怪了。当然,香港巴士也非白璧无瑕。不报站,就是让外来游客深感不便的缺点之一。除了铁路,香港的公共交通工具统统不报站,连最简单的广播都没有,全靠乘客自己掌握。香港人犹可,外地人就一头雾水。不过,据说香港人并非不知道这样做对外地人很不方便,而是人家根本就没打算让外地人坐公共汽车,他们认为外地人都应该搭“的士”。可是就算坐车的全是香港人,也不见得对香港每个地方都那么熟啊。也许,这就是香港公汽的特色吧。
地铁“的士” 快而价高
香港公交的另一载客“大户”是铁路,每天的载客量占公共交通总载客量约30%。香港的铁路由九广铁路公司和地铁有限公司建造和营运,九广铁路公司由政府全资拥有,主要运营九龙至罗湖段铁路及新界西北部的轻便铁路系统;地铁公司主要营运香港的地下铁路和连接机场与市区的机场快线。地铁公司以往也由政府全资拥有,2000年,立法会通过法例,把政府拥有的部分地铁公司股权私有化,同年10月,地铁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但政府仍为该公司的主要股东。
两“铁”中与香港市民关系最密切的是地铁。和全世界的地铁一样,香港地铁最大的优点当然也是快捷,永无塞车之虞。偶尔也会出现因技术故障和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最近频频出现的“地铁车门夹人”事件就广为传媒所诟病。
地铁票价按距离分段计算,从4元到20多元不等,机场快线的票价更高达100元,相对来说偏高,但就香港人的收入水平而言,还不至于不能承受。不过,由于香港近年经济不景,市民对此颇有微词,要求减价的声浪日高。
香港地铁分港岛线和过海线,两线之间须换乘。在过海线主干下又有几条支线通往新界的不同方向,还可接驳机铁、九铁等,可谓四通八达、十分方便。然而这种方便也只是对本地人而言,复杂的线路组合、上下三层的地铁站在外地人眼中如迷宫一般,不看清指示牌,就难免走冤枉路。虽然永不塞车,但加上在地铁站里行走的时间,有时也和坐巴士差不多。因此乘客永远行色匆匆,乘自动扶梯时,人们总是自觉地靠右边站,让需要赶时间的乘客大步流星地“超车”。
每一个大城市都少不了“的士”,香港当然也不例外。香港“的士”按行走区域的不同以不同的颜色作标识:红色为行走港岛及九龙半岛的市区“的士”,绿色为新界区“的士”,大屿山“的士”则为蓝色。香港的“的士”一般都车况良好,宽敞舒适,但收费颇高。市区“的士”首2公里起价为港币15元,以后每0.2公里收费港币1.4元,新界及大屿山“的士”起价略低。另有两项不同于内地的收费:行走各隧道须额外征收隧道费及司机回程附加费;须放置于车后箱的行李每件另收附加费港币5元。
香港“的士”司机非常守规距,绝不在禁止上落客的禁区停车,而且讲究“先来后到”,绝不抢客。车排队,酷爱排队的香港人当然更不例外,“的士”站上经常大排长龙。
电车渡轮 经济怀旧
除了公共汽车、地铁、“的士”这类“大路货”之外,香港还有三种颇具特色的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渡轮和山顶缆车。
香港的有轨电车诞生于1904年,由香港电车有限公司经营。电车公司拥有164辆电车,包括两辆供游客和私人租用的敞篷古典电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全部采用双层电车的车队。电车共有6条行车路线,都分布在港岛区。2001年,电车平均每天载客24万人次。
有轨电车又被香港人叫做“叮铛车”,因为它每天“招摇过市”的时候,会发出“叮叮铛铛”的声音。“叮铛车”也分上下两层,座位都是硬板,没有空调,车费较便宜,全程均一价两元。和巴士不同的是,“叮铛车”是后门上车、前门下车,下车前投币或刷“八达通”卡。司机虽然在前面,但完全不用担心有人会从后门溜下车,因为后门类似超市入口,乘客进得来出不去。电车不限乘客人数,有时也很挤;车上没有装备“下车”的“按铃”,下车乘客须提前站到前门口。
如果把巴士比作高大气派、行动敏捷的年轻人,电车就是一位衣着寒酸、步履蹒跚的老者。港府为何还要保留这个老古董呢?记者曾就此咨询过有关主管官员。答案是:一、充满怀旧色彩的“叮铛车”已经成为香港一景,是香港特色的一部分。确实,在许多关于香港的小说中,都提到过这“叮铛作响”的电车,电影电视剧也喜欢在此取景。不少外国游客特别喜欢乘坐它浏览香港市容。二、车费相对便宜,是低收入阶层的至爱。这是最关键的一点,香港并非遍地是黄金,低收入人士和靠领综援金(救济)度日人士的生计也十分艰难。如果取消“叮铛车”,是要引起民愤的。三就是出于环保的考虑了。比之巴士,电车虽然落伍,但在废气排放这点上却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和有轨电车一样充满怀旧气息的,还有渡轮。往来港岛、九龙的天星小轮,在过海隧道出现之前,是相当重要的交通工具。如今虽然风光不再,但因价格低廉,人气仍然不减。天星小轮还是观赏维多利亚湾两岸风景的最佳工具,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乘坐。
从中环到太平山顶的缆车,曾经是港岛半山居民上下的主要交通工具。如今,它基本为登山观景游客们所专用了。这一缆车与有轨电车大致同龄。
此外,在香港中环还有多条通往离岛的轮船专线,快、慢航班轮船频繁往返于港岛、离岛之间,运送着上下班和来往办事的居民以及各地的游客。
澳际推荐:
1.香港人的生活习惯 如何饮食养生
2.香港生小孩费用与好处
3.香港留学生如何在香港生活
想要获得更多咨询服务点击进入>>>>澳际免费咨询顾问或联系QQ客服:
感受香港的交通感受香港的交通香港人的衣食住行都颇有特色,即使是匆匆过客也能道出一二,其中的“行”尤其为人称道。这个著名的“弹丸之地”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做法,值得许多大城市学习和借鉴。下面来看看香港的交通情况。
路窄人多 车很少“塞 ”
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繁忙的地区之一,常住人口677万,流动人口逾百万,土地面积只有1098平方公里。截至2000年12月,全港行车道路的总长度只有1904公里----其中港岛429公里,九龙445公里,新界1030公里,而领有牌照的车辆达51万多辆,平均每公里道路约合271辆。人多地狭、高楼林立,发展交通的条件可谓先天不足。但这里却少见北京、台北、广州等大都市的通病----大塞车。
与北京宽阔的长安街相比,香港市区的街道只能用“寒碜”来形容,没有什么快车道、慢车道、自行车道之分,许多不到20米宽的车道上,跑着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私家轿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行时“擦肩而过”,止时触手可及,偶尔还有技术高超的电单车(摩托车)骑士见缝插针地疾驶而过。自行车则比较少见,记者初到香港时,曾向有关人士咨询可否骑自行车上街。答香港法例并不禁止骑自行车上街,不过骑自行车的多是送外卖的。住久了,就知道不是人们不愿意骑,而是根本没有自行车的道。
路窄车多,但香港每天的交通基本上能做到运行顺畅、“良性循环”。电视早间新闻的道路交通情况实时报道有时称某一路段“车多滞塞”,其实车流也仍然在动,只是速度慢些,并没有出现“塞死”或者一步一挪的情况。阴雨天气时较多“滞塞”,因为这时司机驾驶非常小心,车速较慢。偶然出现一次大的路面拥堵,则多半是出现了突发性事故。总的来说,与世界许多城市相比,香港的交通状况已经算是理想。
在无“地利”条件下有此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务种类繁多,别具特色,市民可按快捷、舒适及方便程度,选择各自心仪的出行交通工具。每天,铁路(含地下铁路)、有轨电车、巴士(公共汽车)、小巴(小公共汽车)、的士(出租汽车)和渡轮等公共交通工具井然有序地来往于香港的各个角落,载客超过1000万人次。
有车一族 弃“私”从“公”
近700万人口的香港,拥有32万辆私家车,这个比例并不高。相对于香港人的收入,买辆车并非难事,人们为什么还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呢?这是因为,精于算计的香港人认为,就“性能价格比”而言,乘坐私家车出行并不一定优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停车难。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有车一族最头痛的就是泊车。开车出去办事,经常是“绕树三匝、无枝可栖”,好容易在老远的地方找到车位停好车,还得步行十来分钟前往目的地,专用车的作用“蒸发”不少。路边随便停车肯定要被警察开罚单;有计时停车表的地方,停车费以15分钟为单位计算,最便宜的每15分钟也要 3元。而一般的停车场,每小时收费在20至30元之间。
港岛多数办公楼没有自备的停车场地,在此上班的白领们,即使年薪千万,也经常坐公共汽车上下班。记者认识一位在中环办公的外国银行经理,他拥有三辆不同款型的汽车,却因为写字楼附近停车位难觅而不能驾车上班。其住所在半山,没有大巴,因此他每天坐小巴上下班,有时坐“的士”。只有周末,他才驾车到郊外兜兜风。
外出停车难,在家也不易。香港新建的大厦,一般都附有停车场,买房者有的连同车位一起买;没有私家车位的有车族,就租用车位,每个月要交2500—4000港元,甚至更高的租金。人们一般不敢开车去探望朋友,因为外来的访客不可以在主人寓所的停车场停车。
----油价高。在路窄人多的情况下,香港政府致力于发展公共交通,对私家车并不持鼓励态度。香港的汽油近年一直保持11港元上下1升的水平;公交车享有政府的免税优惠,油价要便宜许多。
另外,每辆车每年年检的费用至少6000港元,其它杂七杂八的费用也不少,申请牌照也有额度的限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私家车的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方便舒适、价格合理的公共交通工具自然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在众多的公共交通工具中,以专营巴士载客量最大,约占公共交通工具每日总载客量的39%。所谓专营巴士,就是通过合约的形式取得特定线路经营权的巴士。目前在香港市区营运专营线路的公司主要有九龙巴士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务有限公司和城巴有限公司。龙运巴士公司和新大屿山巴士公司则经营前往大屿山的巴士路线。这些公司都是私营公司,通过竞投取得某些线路的专营权后开始营运。
九龙巴士有限公司是东南亚最大规模的陆路客运公司之一,拥有4000多辆巴士,其中大多数为空调双层巴士。“新巴”和“城巴”也各拥有900、700多辆巴士。各公司的巴士以颜色区分,有的蓝黄相间,有的绿白相间,有的黄红相间,远远地就能一目了然。
上12下
共2页
阅读全文Copyright 2000 - 2020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aoji.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证050284号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灯市口大街33号 国中商业大厦2-3层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1年
成功案例 2937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Tar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6年
成功案例 1602人
薛占秋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0年
成功案例 1869人
从业3年来成功协助数百同学拿到英、美、加、澳等各国学习签证,递签成功率90%以上,大大超过同业平均水平。
Cindy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8年
成功案例 4806人
精通各类升学,转学,墨尔本的公立私立初高中,小学,高中升大学的申请流程及入学要求。本科升学研究生,转如入其他学校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