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30 247阅读
各所英国大学老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后,经常会好奇的问同事:“你说他们都在想什么呢?”这时年长的同事会半开玩笑地说:“这个问题不要琢磨,若真知道学生每天都在想什么,你会疯掉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好奇,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英国大学老师们至今仍是个酷青年,但十七八岁的本科生做事的方式还是时不时让他们惊讶,使他们不情愿地承认世界上大概真有“代沟”这东西。
二是让他们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英国大学里很强调师生双方都能有“职业范”,尊重并维护师生区别。他们可以很受学生欢迎或喜欢,但“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的老师在英国大学里,不论是在学生间还是同事间,大多不会得到认可。这不是你们所在的学校独有的现象,而是英国高校的普遍氛围。
教育学研究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很简单:学生支付学费来上学,期待遇见的是有权威性、能答疑解惑的老师,而非能和自己谈天说地的“酷表亲”。这是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反过来,老师也应该对学生这个“职业”表示尊重。
师生界限其实不需老师划,而是英国学生自己就习惯性地在言谈举止中划出来的。他们自然喜欢有故事的英国大学老师,但并不希望有老师参与到学术之外的话题。另外,院系也会特别叮嘱老师,只负责学生的学术发展,其他问题有专门的学生工作负责人。
乍听起来对“职业性”的强调好像疏远了师生关系,其实,这种维持距离的相互尊重是件好事。比如听一些国内大学的老师说,每届学生里都会有“刺头”,有经验的老师总会有办法消一消他的锐气,使“刺头”学生更合群。
英国大学对这种情况处理就完全是另一个角度。如果遇到学生语言挑衅或者有“态度问题”,老师首先会假定这是学生因家庭或学业压力等原因,缺乏安全感或者缺乏自信的反应。
因为在强调师生各司其职的氛围下,默认的共识是老师一定是师生关系上的优势,处于弱势的学生有“刺头”表现未必是年轻气盛,更可能是因一些困扰而急于表现和证明自己。因此处理办法不是消锐气,而是寻找让学生感到困扰的缘由。学生扎堆在一起的时候,估计也少不了八卦:“你说老师们都在想什么呢?”老师要有老师的风范,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校园里两个平行群体各尽其责,未尝不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师生模式。
Copyright 2000 - 2020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aoji.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证050284号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灯市口大街33号 国中商业大厦2-3层
杜慧宇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8年
成功案例 2230人
成功案例包括剑桥大学,UCL,格拉斯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华威大学,杜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等。
贾宇琨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9年
成功案例 2478人
2年留学经验 6年行业经验 充分发掘学生优势,精准定位理想院校,全方位提供留学帮助,真诚认真负责,无时无刻无论在哪,有疑问找我就好!
赵晨阳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7年
成功案例 1869人
王梓橦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7年
成功案例 2000人
对于不同的学生会以不同的方式去进行沟通,精准定位,定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