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9 334阅读
在加拿大找工作的潜规则用中国的生活经历,甚至美国的生活经历是无法理解的。我用我的经历和道听途说的故事为例子讲讲,也许不能100%正确,但有个提醒总好过你自己去摸索。
(1)Canadian working experience 加拿大工作经验
加拿大找工过程中最被人诟病的就是这个,很多人吃了这个苦头,我最初也是非常讨厌这个悖论:没工作就没工作经验+没工作经验就没工作。这似乎是难以破解的命题,很多人理解为用人单位故意刁难。其实不然,这是我有一机会负责招收新员工时才恍然大悟的。
那时候公司派我到Calgary建立一个分厂,我虽然主要负责厂房施工设备安装质量标准等技术工作,但是因为superviseur是和我一起从 Vancouver调过去的,有什末事情都是我俩商量着来作。在招收新人的时候我们是两条腿走路的,自己在报纸有广告,同时也委派职业介绍所推荐。我们对自己来应征的把关比较严格,不仅审查resume而且面试非常认真。本来按照总部的意思,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一律不录用,但因为我俩都是来加不超过5年,同病相怜吧,所以特别照顾新移民。我曾经和总部人事部的人私下电话请教,她说:雇人责任很大,万一雇来的不胜任,要有给自己开脱的理由。职业介绍所来的,公司只是试工(一般是3个月),试工期间要付给介绍所钱,权作保费,不满意可以随意退人;自己雇的最好有保人(就是内部员工推荐),出了事保人负至少一半儿责任。或者简历上有加拿大相关工作经验,出了事也可以推脱到员工本人。总之:宁可错过,不能错用!
刚从国内来的对这种谨小慎微不理解,那是因为:1是国内实际失业率惊人,很多人才在岗位外闲着,无论怎样处理员工,总有大把合格的人补充;而且加国一旦出现雇员和雇主的官司,最后吃亏的一定是雇主,而在中国一定是雇员。2是国内无论国企还是私企都是采用类似封建社会的用人制度,自上而下管理,现管的权利涵盖了手下雇员的权利;而加国的人事部不是高高在上的,和技术部门、生产部门都是平级,如果雇错了人会直接导致人事部门的经办人卷铺盖走人。
了解这些内情自然就有了打破僵局的对策。
1:有人推荐是最好的方法。咱中国移民最聪明,不自觉的都在这样努力。那些新移民热衷的ESL/Link班,各种各样的同乡会/同学会,甚至旅游团/BBQ聚会上,新移民都热衷交换各种信息。而这个火热的爱好,在找到稳定的工作之后骤然就会消退了;
2:找职业介绍所。这一招儿对找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体力工作特别有效,而对专业性强薪水比较高的(每小时20$以上吧)工作就没什末用。雇主对这种工作是不会相信介绍所能把住关的,一定会自己来;
3:学徒。比如电工、机修工、木工、焊工、CNC操作员、银行职员、护理员、医疗设备操作员….等等,在各种College都有学习课程,时间一般半年~2年不等。这种课程几乎都有实习,毕业即意味着有了经验和能力。
4:工作经验班。每年加国政府会出资给大量的各种帮助新移民适应新环境的机构,具有Co-op性质的找工作经验班是对技术移民最有力的帮助。我在Mississauga的一个班学习过,主要作这样几件事:
A-改变原有的和加国职场不相适应的习惯。比如中国人很灵活,会给自己取一个英文名字,并写在简历上。不要小看这个技巧,在英文法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拉丁文化是主体,掌握各个方面大权的人士多出自他们。而且那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在相互冲突的时候也是以主流文化作为裁判标准的。例如:依我的经验,如果一份简历上的名字我不能很自信地发出正确地音,我根本不会给与申请人面世的机会。
B-帮助写简历、Cover letter和讲解如何cold calling及面试。很多曾经在国内外企工作的白领对此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英文水平更是人中翘楚,殊不知正是这些过分自信使自己在最初求职时碰壁。进入中国的外企以美日德为主,加拿大公司很少;而作为美国的近邻,喜欢处处故意表现与美国的不同,不了解这些特点很可能吃暗亏。比如聊篮球,要是你大赞Steve Nash(生于多伦多的NBA巨星),就会很被推崇;要是你谈到2010冬奥会冰球决赛,保不准对方会来拥抱你。(因为加国队战胜了美国队。但别提小组赛,那场加美对抗,加国输了。)再说英文,在中国的外国人讲英文会迁就中国人,久而久之在写作习惯和发音上都和北美有差别。这些细节稍加注意就能得到纠正,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C-为学员作担保并推荐其到接受实习生的工作岗位。这是最重要也是工作经验班最核心的工作,找到实习岗位的多少是评判工作经验班的指标。通常都是学员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位子,老师帮助和对方联系。一旦对方有兴趣,你就可以把简历发过去,一般会有一个面试的机会。如果对方同意接受(接受这样的实习生,对方有风险也有好处。风险是新人可能带来麻烦,好处是不用面试就有可能找到人才。而且政府会有资助,有些公司想利用这个便利。),会和老师商谈条件,就是定实习期(一般最长三个月),待遇(可能只给些车马费)。这样一来,课程结束的时候你就可以去上班了。实习结束,留下最好(有时会在公司内部别的岗位留下),不能留下也会得到找工作必需的Canadian working experience 加拿大工作经验。
(2)Over qualify 大材小用
在前一封信里你提到:咱妹夫不作设计总监很多年了,但是作平面设计是能想到最靠谱的技术活了。当时我就想:保不准他求职时会被人家认为 Over qualify 大材小用的。(我还没敢想你。以你现在北京的职位衬托出来的能力,多伦多各家银行中能剩有多少个你不能胜任的位子呢?)
我初到多伦多时,找工作第一次面试就是被人家以这个理由拒绝的。当时不服,出来想了10分钟马上又进去了,把面试我的那个越南裔女子吓了一跳。我一点也没有难为她的意思,我只是想不通:为什末我是电子工程师,怎末会作不了电子器件装配工?这些技巧我在大学三年级就已经掌握得非常好了。还有,为什末我有电子行业相关工作经验却被拒绝了,而旁边一个大学刚毕业学会计的女生却被录用了?
(3)资历认证
(4)Discrimination 歧视
遇到歧视怎末办?答案是:不怎末办!能留下干就忍着权当不存在,不能留下就走人到另一个地方。
(5)Networking 关系网
新移民往往陷入一个误区:team work 团队精神。有很多这样类似的故事:某某刚加入一个team,为了表现而卖力工作,可到了要裁掉一个的时候,被team里的其他选手投票踢出局了。所以总结经验就是:不能比其他team player干得更好。可是不比别人干得好,怎能升官发财呢?正确答案是:比别人干得好是没错的。只不过好还是不好,不是你自己判断的,而是你的老板来判断的。听老板的话,干错了是老板错了你还是对的;不听老板的话,干对了也是你错了。对还是错,跟你的实际能力无关,仅仅与你的表现有关。由于受中国文化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类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喜欢动脑筋考虑大事,甚至连总裁的方略都略知一二,可是往往热情洒过了头。这一点上阿三就比中国人悟得透,菲律宾人根本就没思考,人家反而自得其所。
关系网的作用,咱中国人最有发言权。我要说得是:加国企业文化中的关系网,比之中国的,更加有威力更加杀人不见血。英语文化的谋略很深,你看世界上两个最难管的人群是哪个?印度人和中国人啊。可是印度和香港被英国佬管着的时候,那些人屁都不敢放一个,你看现在闹腾的。(貌似我这里有歧视勒。)法语文化就是告密文化,地处大陆却非常流行小帮派,令我十分困惑。这些关系网我现在能窥一斑却不能了解,只是给你提个醒。我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有更好的经验体会,到时别忘了告知我。
在加拿大找工作的潜规则在加拿大找工作在加拿大找工作的潜规则用中国的生活经历,甚至美国的生活经历是无法理解的。我用我的经历和道听途说的故事为例子讲讲,也许不能100%正确,但有个提醒总好过你自己去摸索。
(1)Canadian working experience 加拿大工作经验
加拿大找工过程中最被人诟病的就是这个,很多人吃了这个苦头,我最初也是非常讨厌这个悖论:没工作就没工作经验+没工作经验就没工作。这似乎是难以破解的命题,很多人理解为用人单位故意刁难。其实不然,这是我有一机会负责招收新员工时才恍然大悟的。
那时候公司派我到Calgary建立一个分厂,我虽然主要负责厂房施工设备安装质量标准等技术工作,但是因为superviseur是和我一起从 Vancouver调过去的,有什末事情都是我俩商量着来作。在招收新人的时候我们是两条腿走路的,自己在报纸有广告,同时也委派职业介绍所推荐。我们对自己来应征的把关比较严格,不仅审查resume而且面试非常认真。本来按照总部的意思,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一律不录用,但因为我俩都是来加不超过5年,同病相怜吧,所以特别照顾新移民。我曾经和总部人事部的人私下电话请教,她说:雇人责任很大,万一雇来的不胜任,要有给自己开脱的理由。职业介绍所来的,公司只是试工(一般是3个月),试工期间要付给介绍所钱,权作保费,不满意可以随意退人;自己雇的最好有保人(就是内部员工推荐),出了事保人负至少一半儿责任。或者简历上有加拿大相关工作经验,出了事也可以推脱到员工本人。总之:宁可错过,不能错用!
刚从国内来的对这种谨小慎微不理解,那是因为:1是国内实际失业率惊人,很多人才在岗位外闲着,无论怎样处理员工,总有大把合格的人补充;而且加国一旦出现雇员和雇主的官司,最后吃亏的一定是雇主,而在中国一定是雇员。2是国内无论国企还是私企都是采用类似封建社会的用人制度,自上而下管理,现管的权利涵盖了手下雇员的权利;而加国的人事部不是高高在上的,和技术部门、生产部门都是平级,如果雇错了人会直接导致人事部门的经办人卷铺盖走人。
了解这些内情自然就有了打破僵局的对策。
1:有人推荐是最好的方法。咱中国移民最聪明,不自觉的都在这样努力。那些新移民热衷的ESL/Link班,各种各样的同乡会/同学会,甚至旅游团/BBQ聚会上,新移民都热衷交换各种信息。而这个火热的爱好,在找到稳定的工作之后骤然就会消退了;
2:找职业介绍所。这一招儿对找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体力工作特别有效,而对专业性强薪水比较高的(每小时20$以上吧)工作就没什末用。雇主对这种工作是不会相信介绍所能把住关的,一定会自己来;
3:学徒。比如电工、机修工、木工、焊工、CNC操作员、银行职员、护理员、医疗设备操作员….等等,在各种College都有学习课程,时间一般半年~2年不等。这种课程几乎都有实习,毕业即意味着有了经验和能力。
4:工作经验班。每年加国政府会出资给大量的各种帮助新移民适应新环境的机构,具有Co-op性质的找工作经验班是对技术移民最有力的帮助。我在Mississauga的一个班学习过,主要作这样几件事:
A-改变原有的和加国职场不相适应的习惯。比如中国人很灵活,会给自己取一个英文名字,并写在简历上。不要小看这个技巧,在英文法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拉丁文化是主体,掌握各个方面大权的人士多出自他们。而且那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在相互冲突的时候也是以主流文化作为裁判标准的。例如:依我的经验,如果一份简历上的名字我不能很自信地发出正确地音,我根本不会给与申请人面世的机会。
上12下
共2页
阅读全文Copyright 2000 - 2020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aoji.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证050284号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灯市口大街33号 国中商业大厦2-3层
李昂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5年
成功案例 1335人
冷瀚铂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9年
成功案例 2427人
1. 多年龄段客户群体,对高中、本科、硕士、博士都有深入了解 2. 在美曾从事国际生招生工作,了解美国学校招生流程 3. 多年top30学校申请经验,美高、美本学生居多。 4. 同时兼顾多国家线申请。
庞娇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5年
成功案例 1335人
工作认真细心负责,与客户交流沟通耐心温和。 几年留学行业的工作经验,使我申请涉及的专业领域更加广泛,目前已经涉及专业的申请领域囊括了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经济、国际贸易、设计、生物、生物工程、计算机工程、工业工程、MBA、通讯工程、艺术等近25个专业,同时创下学校申请百分百录取的好成绩。工作期间,已成功为学生申请到。擅长申请高中,本科及转学,研究生等各类学生。
王星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5年
成功案例 1335人
擅长挖掘申请者背景,让申请者找到自身优势,在申请博士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给学生做出最优的申请方案,在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分析学校,专业,教授以及学生背景的匹配因素,指导学生与教授以及学校联系,抓住学生背景亮点,指导学生顺利完成申请的各个方面工作。最终帮助众多申请博士全奖的学生获得心仪的录取,并暂获全奖OFFER,半奖等,累积帮助学生获得奖学金金额超过600w美金。 对于各国签证政策有独到的见解,擅长分析疑难杂症申请者,多次帮助签证大难申请者获得签证。国内多个留学签证论坛的版主,十年来义务为大家解答疑难问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签证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