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美国公立中学的五个“为什么”.

2017-07-26 作者: 198阅读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美国公立中学教育思考的文章,跟随作者的思路,咱们来看看为什么公立中学教学形式迥异,为什么学校文化张扬个性,为什么品德教育自成一格。

  为什么教学组织形式迥异

  走进美国中学校园,如果要与一线教师交谈,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讲台前站着说话,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办公室。那么,他们备课和批改作业的办公室在哪里呢?中美中学的基本授课模式都是班级授课制,但组织形式完全不同:前者是学生坐班,教师走班;后者是学生走班,教师坐班。中国学生都被编排在标有某某年级某某班级的教室里, 如果没有另外分班分科的变化,几十名学生将同窗数载;平时都是在固定的教室固定的座位上课, 上完课后继续等待下一位教师走上讲台。与此相反,美国的教师都被安排在固定的教室里,教师门口张贴着自己的姓名和所教课程,教室就是办公室,讲台就是办公桌,日常备课和批改作业等就在这里进行;上课铃响,学生从另外的教室赶过来,又在下课后匆匆赶往另一间教室,教师则继续坐在讲台(办公桌)前等待下一批学生。因为走班,所以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因为选课自由,所以没有统一的课表,只有自选的个性化课程表;因为每节课人数少(最多不过23 人),带台板的座椅能够随意移动, 所以能够灵活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体验式教学,能够方便地进行师生互动。

  中美教学组织形式的迥异, 本质上是教育思想的差异,虽然并不排除经济和人口因素。美国基础教育尽一切可能满足学生主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差异发展的需要,因而不是教师选择学生,而是学生选择课程和教师,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和主动态势上,学校就像一个精品百货店,把所有物品甚至同一物品的不同款式都备齐备好了供学生挑选。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通过形式表达。美国人要实现其教育理想, 自然要寻求和设计出最相宜的形式, 而走班制的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恰恰为美国人实现其教育理想找到了合适的途径。

  为什么学校文化张扬个性

  美国中学校园的一大文化景观是墙壁文化:在走廊和教室的墙面上,随意杂乱地贴着师生个人自由表达的各色各样的字纸画片,少有国内学校随处可见的办学理念、教育箴言、校训班规以及名人大家的哲言警句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张扬个性的文化现象?

  许多人或许以为这与美国崇尚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文化不无关系,但我更愿意从个性和创造力关系的视角去剖析。

  没有个性就没有世界,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个性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多样的世界源自多样的个性。个性是创造的前提,个性化是滋生创造的沃土,是推动社会多彩呈现和多样发展的源头活水。具有个性的人往往更具独立思考、独立批判的能力和创造特质。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书中写道:“一个没有个人独特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社会, 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美国教育认为,教育者如果不能帮助(这是最理想的),那就至少不要妨碍个性发展。由墙壁文化延伸开去,美国式的教育反映在引导学生发展上, 便是绝少制定妨碍个性发展的条条框框, 既不强迫学生遵从某一规范和标准,也不刻意让他们去崇拜什么名人大家;反映在课堂行为上,则是可以随性而为,发言可以不举手,插话提问会受到鼓励,可以上厕所、借文具,想坐想站甚至想换到地上去坐都无人阻拦;反映在教学设计上,则是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索发现。在我们所听的课程中,两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节是艺术课,要求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探索发现之意,不得使用口语和书面语,也不能运用面部表情,结果自由组合的每组学生都按照各自的设计在地毯上滚来爬去,表演得气喘吁吁、衣衫不整,但坐在地上的教师一言不发;另一节是生物课,内容是人体解剖,教师似乎什么也没讲,就让学生各自想办法学习,其中一名女生把一大张白纸铺在地上后,就躺上去用铅笔沿着自己的身体在白纸上画出人体轮廓,再爬起来趴在地上对照人体解剖图添上五脏六腑。

  我们或许可以找出若干条依据指责美国中学教无章法,美国学生的基础不全面、扎实,但是一个无法回避和否认的事实是:人类最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以及奖励最重要原创成果的诺贝尔奖,为什么频频花落美国? 难道这一切只能归功于美国高等教育而与基础教育对个性发展的重视、对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无关吗?

  为什么品德教育自成一格

  美国学生因走班而形成的“永不停歇的流动性”,基本模糊了国内的班级概念。没有班级,当然就没有班长、副班长之类的学生官和以管理班级为主责的班主任以及相应的学生处或政教处、德育处等内设机构。

  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的中学无岗无人无处无法实施品德教育呢? 不然。美国中学不但重视品德教育,而且内容、方式和方法自成一格。

  美国中学校长协会和美国“重视品质”同盟会把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列为青少年道德品质大厦和超越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六大支柱,诚实、勇敢和公平、正义等是美国人一致推崇的核心价值。美国中学实施品德教育的方法如下。

  第一,把宗教教育作为学校品德教育的基础。

  信仰宗教是大多数美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教义蕴含了人生的许多价值观和道德观,但宪法禁止公立学校进行宗教教育和做祷告,所以,学校只能将品德教育的任务转交给宗教、家庭和社会,让青少年在家长带领下通过做礼拜和做祷告潜移默化地接受品德教育。

  第二,把开设相关课程作为品德教育的补充。

  虽然禁止学校进行宗教教育,但允许开设宗教知识课;此外,公民课、社会课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等也涉及品德教育的内容。

  第三,把开展活动作为品德体验的载体。

  除校外、校内体验式德育活动外,一大亮点是完全依靠学生会(或称学生自治政府)组织大大小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沟通、学会办事等。

  第四,把设立咨询师作为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咨询师不是班主任,但所做工作基本类似于国内的班主任。咨询师和学生之比一般为1∶250。咨询师的主要职能是在校方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起桥梁作用,对学生学业以外的问题进行全面指导,涉及思想、品德、心理、酗酒、吸毒、暴力、交友、性态度等。这些咨询师必须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业资格证书才能被校长聘用。

  美国中学德育虽然自有其长,但也有不及的一面,学生吸毒、酗酒、暴力、性尝试、少女怀孕、枪击事件等都比较严重。我到Stratford High School考察其家政服务中心时,但闻婴儿啼哭不止,仔细看才发现是多名女生怀抱的电动玩具发出的哭声。据说,这种电动玩具婴儿能够模拟真人发出2000 多种声音,并由电脑对学生的喂养能力自动评分。离开时,一名黑人男生引起我极大关注,女校长金菲丝轻声对我说:“女生是来选修养育课的, 男生已做父亲,我们对他进行专门辅导。”我闻之愕然!

  为什么体育倍受学生欢迎

  美国中学校园没有课间操或跑步,也不举办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等,但体育却是美国学生最喜爱的科目之一。这其中的奥妙在哪里?

  其一,用加强管理保证重视体育。别的学科只有一个主管,比如数学系主任(国内中学叫数学教研组组长或数学科组长,大学才叫数学系主任);但体育有两个主管:一个是体育系主任,主管全校体育教师,提供列入课程表的学术层次课程,也就是体育常规教学,与国内并无二致;另一个是体育运动主任,主管全校学生体育工作,提供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层次课程。学术层次课程由学校组织实施,运动层次课程则由教育局体育主管部门通过体育运动主任和专业运动教练组织实施。

  其二,用无需选拔保证重在参与。每所学校通常有几十支运动队,每队由一名专业教练负责。只要场地等条件允许,几乎所有奥运项目都有相应的运动队;只要有兴趣,男女生都可以参加任一运动队,不需要任何条条框框,也不需要选拔。

  其三,用专业训练保证运动质量。学生入队全凭兴趣,但接受训练必须专业;教练不是学校学术课程教师,也没有教师资格证,但必须是教育局体育主管部门为各校专门招聘的运动教练。所以,只要进队就等于接受专业训练。

  其四,用硬件设施保证训练落实。我们考察过的高中都有优良的体育设施,再小的高中也一定有美式足球场、英式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区面积之大、场地之正规,皆为国内少见。

  其五,用联赛制度保证竞技水平。每年不同月份都有不同项目的积分赛或淘汰赛。每天放学后(通常为下午2:30,最迟3:30),各队不是在校内训练就是在校外参赛。如果在市级联赛中胜出就参加州级联赛,直至州级总联赛、全国分区联赛和全国大联赛。教练们在州级淘汰赛的联赛中将抓住时机发掘各路明星。可见,美国中学生只要参加了运动队,就几乎天天在开运动会,天天在过体育节,天天在接受至少是半专业的训练和比赛。由此,我们不难明白为什么体育能够倍受学生喜爱,为什么中学荣誉架里摆列最多的是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奖杯,为什么美国能够成为体育强国!

  为什么高中课程门类繁多

  在考察纳什维尔市学区公立中学特别是综合高中时,我们发现其学校课程门类高达百种以上,并且还不是一州一市一学区独有的现象! 原因何在?

  第一,与课程管理体制有关。美国实行国家建议、州级标准、学区决策、学校实施的课程分级管理,国家只对各州提出指导意见,各州制定的课程标准就是学区和学校课程的主要依据,但学校在执行学区课程时, 有权结合学分制要求和自身优势、特色开设校本课程。

  第二,与基础教育目标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基础教育目标定义为“向每个人提供为一切人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使每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 为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与此相符, 美国的基础教育关心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什么样的人才。寄托了美国新世纪教育理想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明确提出:每位学生到十二年级末即18 岁时,都要为大学的学习、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和今后有意义的生活做好准备。在“升学+就业+全人”三维目标导向下,课程要满足学生升学、就业和成为现代人的需要,就必须全而小、小而专、专而精,如家政、烹饪、养育、木工、焊接、农技、汽车修理,等等,只要是人生和社会需要的技能,综合制中学几乎都相应地开设。

  第三,与课程理念结构有关。我们理解的课程和科目是等量的,整个中学阶段也就十多门课程。但美国人的科目概念大于课程,一个科目可以按年级、专题、难易度分为多门课程。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必修课程是州教育局或地方学区规定的必达学术标准,选修课程则由学校自主开设。因为课程开设综合化、个性化、微型化,选择空间大,所以综合制高中虽然大学录取率不高,但学生都能在体艺书画、说演弹唱、农工商贸等方面各显其长。

  第四,与美国移民文化有关。今日之美国真正的土著人口只有1%。在我所走访的两所中学,师生原籍地涉及80 多个国家,生活用语涉及20 多个语种;随便走进哪间教室,都能看到不同国家的国旗和不同肤色的人种。他们的学校都可称为国际化学校。为使社会各成员能够同在星条旗下和谐相处,一是由各方代表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通过立法、司法、执法来实现国家意志;二是认同差异,推崇自我实现。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化、个性化、微型化特征,其实也是这个移民大国多元文化的需要和折射。

  以上就是关于对美国公立中学的思考,希望对大家和学生有所启发。

  澳际提示:

  听美国公立学校教师讲述美国中学

  美国交换生项目:仅限公立中学

  美国私立寄宿制中学和公立中学的

想要获得更多咨询服务点击进入>>>>澳际免费咨询顾问或联系QQ客服:

留学咨询

更多出国留学最新动态,敬请关注澳际教育手机端网站,并可拨打咨询热线:400-601-0022
  • 专家推荐
  • 成功案例
  • 博文推荐
  •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1年

    成功案例 2937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 陈瑶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5年

    成功案例 4612人

    拥有大量高端成功案例。为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 齐亚楠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3年

    成功案例 3536人

    商科案例有哥伦比亚大学等,工科案例有麻省理工大学等,艺术案例有罗德岛大学等。

  • 李君君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3年

    成功案例 3623人

    成功案例涉及美国排名前60的院校,专业涵盖商科(金融,会计,管理),工科(生物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等热门领域。

  • 哪些大学,在大厂的target school名单上?

    3639人阅读 查看原文

  • 甭管去哪国留学,只要是QS前100大学就行,反正我毕业后都是要回国的!

    2980人阅读 查看原文

  • 2023留学年度盘点丨这一年留学圈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3853人阅读 查看原文

  •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留学超超超值?

    3193人阅读 查看原文

我要查

澳际服务

我要读

热门国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