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是怎样申请美国名校的(一)

2017-07-17 作者: 258阅读

〖美国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几千报名的学生中挑选录取谁的时候,要衡量许多因素--在高中的学习成绩、全国统考成绩、一技之长、领导才能、义工记录以及你在填申请表格时所写的几篇作文、老师写的推存信,等等。越是好的大学,越强调它们在录取学生时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而是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人来评判〗 引言:为什么要申请名校? 与很多其他的中国学生不一样,我在十年级以前并没有仔细想过要上哪一个大学。记得那时我们家也并不特别注重"名牌",父母的意见甚至是,如果争取不到资助,就上我们所在的美国新泽西州学费便宜、教学质量也不错的州立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说到底,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成不成材,主要是看自己是否努力。但后来这种想法一定改变。 许多过来人对我们说,尽管在课堂内,名牌大学的教育质量不一定比一般的"非名牌"大学好多少,但在课堂外,名校学生和教授的素质却能比一般大学高出一筹。在一九九八年五月中国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 "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前华人校长田长霖博士说,未来的大学必须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 ,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的东西,往往比课堂上学到的多。这番话也指出不能光看课堂上如何。大学本科四年是人生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你交下什么朋友、建立什么社会关系、认识什么教授、被哪种人影响、被哪种学习环境薰陶、遇到什么样的机会,这都与你去哪所大学至关重要。这此,尤其是"机会",也许就是名牌大学能给你提供的最重要的资源。 另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社会各界--研究院的招生工作人员、公司的人事部负责人、各种基金会的项目审核小组成员--简而言之,那些可能决定你的未来命运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对名牌大学有一种固定的印象。"名牌大学"被社会各界推崇,这已是既成事实。它们的一举一动会比"非名牌大学"产生的社会影响要广泛,它们在人的心目中确实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成为"优秀"与"杰出"的代名词。不管你是否赞同这种印象,它们的确是许多人做出选择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从这一点看来,那些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们急切地想要子女们进 "名牌大学",也是不无道理更无可非议的。 还有,名牌大学的名气到底从何处而来?名牌大学不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像哈佛大学建校三百多年,在高校林立、激烈竞争中稳居美国高等院校的榜首,靠的是实力,绝不是浪得虚名。一个学校的实力由多种因素构成,取决于财力是否充足,招生是否严格,教授的教学质量如何,它在各个学术领域的影响大小,以及学校本身不断创新,随著社会需变化而调整的弹性。 当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名牌大学不是十全十美,要不是学生成材的绝对保证。我想这一点无须我多绕舌。 一、开始要早:对目标与步骤心中有数 于是,升入十一年级,我开始为申请大学作准备时,就更多地注意美国的名校了。其实,我这时开始还算晚了一些。所有的高中学生顾问都会告诉你,为上大学作准备应该从一进高中(即九年级时)就开始,越早开始越好。最好是在上九年级前就有大概的目标,高中四年上什么课程,参加什么课外活动,竞选什么学生课外社团的职位,暑假时干什么,等等,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安排。因为在报考大学时,审核人员不光要看你在高中的成绩、荣誉和课外活动记录,也要看你在高中四年是否有计划、有目标地受教育,你的课程是否承上启下,课外活动参加得是否有连贯性、逻辑性。 最主要的,也就是看你在这 四年中是否有进步,常常有学生九、十年级时还一团浆糊,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业和功课上,等到十一年级突然开窍,意识到进大学对于一生的重要性,可到这时也晚了。头两年的成绩摆在那里,教师和同学对自己也有成员,到这时才想改变局面已很难了。我有个朋友的情况就是这样,非常可惜:尽管他十一、十二年级的成绩不错,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被他最想去的康乃尔大学录取。 不同于亚洲国家的大学系统,美国的大学均独立招生。美国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们,在几千个报名的学生中挑选录取谁的时候,要衡量许多不同的因素--在高中的学习成绩、全国统考成绩、一技之长、领导才能、义工记录以及你在填申请表格时所写的几篇作文、教师写的推存信,等等。越是好的大学,越强调它们在录取学生时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而是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人来评判。 幸运的是,我在高中头两年的成绩还不错,门门都在荣誉班得A ,年级排名在前十名之内,与老师的关系也很不错。在课外活动方面,我一进高中就参加了学校的文艺刊物编辑工作。我业余酷爱写诗,在高中第二年当上了校刊的诗歌编辑,看来也很有可能在第四年当上主编,并多次在校内校外发表自己的作品。我对自己进行客观的估计后,觉得照当时的成绩和全美预考(PSAT)分数,即使进不了"三强"--普林斯顿、耶鲁和哈佛,进录取率较高、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康乃尔大学或西北大学还是可以的吧? 二、学习成绩: GTPA和班级排名尽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各个学校还是一致同意,最重要还是高中时的成绩。大学招生人员要考察的申请者在高中时的成绩,主要从三个层面审核:在学校成绩单上的成绩(用ABCDF字母来表示,连同加减号,可以分出十来个等级)、平均成绩(Grade Point Average,简称GAP)和年级排名。这些数据对于学校的意义都不一样:字母成绩表明在某门课程的水平,成绩平均分数是高中四年总成绩的总体表现,而班级排名是与其它班上的同学相比你在班级中的位置。选修课程难度级别不一 除了这些数据以外,大学还要看你所选课程的难度。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中介绍,美国中学许多制度与国内大相迳庭:国内每个学生属于一个固定的班集体,而美国这里则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是"独一份",每个学生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在家长与学生顾问的指导下,选不同的课程,于是他便属于许多"班集体":上英语课跟这一帮同学在这个教室,上数学课却跟又一帮同学在另一个教室,上社会学课又跟另外一群同学在另外一个教室。上课相聚交谈,下课各奔东西。这样不属于某个固定班集体,很难培育出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也很难与同学发展出较深的交情。 每个学生所选课程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含金量"也就有高下之分。像我们高中,课程分为有三种-- "普通班"(regular class)、"加速班"(accelerated class)和"荣誉班"(honorclass,有的地方叫gifted class),各班进度不一样,类似国内的慢班、快班。从"普通班"上到"加速班",或是从"加速班"上到"荣誉班"不仅需要在原来班上成绩优秀和班上老师推存,还需要获得学生顾问和系主任的同意,不那么省事。 另外,已经在"荣誉班"的学生们也别以为就可以高枕无忧高了--每学年结束都要审核一次,把在班上成绩落到末尾、学得吃力的学生们降到下一级去。自然,大学招生人员会对那些有资格上较难课程,在荣誉班和加速班的学生们给予青睐。 除了荣誉班之外,我们高中还开设"AP课程"。"AP"是"超前定位"(Advanced Placement)的简称,是某些有条件的高中所开设的相当于大学程度的课,每年五月份以后,上完AP课程的学生们可以参加美国全国性的AP科目考试。如果在此项考试中得了五分或者四分,不但可拿大学的学分(美国大部分四年制的大学承认AP学分),也显出学生本人有能力成功完成大学的某些课程。这在申请大学时显然是一大优势。AP考试在报考大学中的重要性,我在下面"与大学录取的有关考试简介"中还会提起。 我读高中四年,所有必修课上的都是荣举班和AP班。还修课中,除了高中二年级上了一个普通的写作课之外,其它几年都是上超速级或是荣举级的选修课,比如西班牙语,或者AP欧洲历史。平均成绩(GPA)换算方法复杂美国各州有很大权力,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标准规格五花八门。 高中学生的GPA各地有各地的标准,有的是四点零制,有的是四点三制,还有的是五点零制。 我的高中GPA系统是四点一制,也就是说,A+是四点一,A是四点零,而A-是三点九,B+ 是三点一… 以此类推。如果GPA在四点O左右,就相当不错了。我在高中四年的积累GPA一直保持在四点O上下。但我们高中是否在荣誉班上课并不计算入GPA中。而有的学校如果学生上荣誉班的话,还给他的GPA加分。我有个在全国夏令营认识、后来与我一起考进耶鲁的男生,GPA经过种种加分之后,竟是五点六五,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由于各州规定不一,当然给大学录取带来很大困扰,谁能闹得清来自哪州的某个高中生的四点零,比来自那州的某个考生的四点五是高些还是低些?现在许多大学要求高中的学生顾问在学生报考大学的申请表人,把学分变换成四点零制,以便比较。 年级排名弊大于利 许多高中因为年级排名引起学生之间恶性竞争而把它废除了。像我所在的高中,就在我毕业后的一年不再公布年级排名,而改为用"百分制"--只向大学报告你的成绩在全班位列前百分之几。我得知消息后,只得感叹我没有赶上好时候。

在我的年级,学生的竞争相当激烈,对年级排名看得也很重,谁是前十名之内,谁是前二十名之内,同学一个个好像都是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班级排名的算法十分复杂,给荣誉班、加速班得A,后者的A含金量低(普通班的A往往只相当于荣誉班的C,加速班的A则相当于荣誉班的B)。因此,年级前十名的学生都是荣誉班的佼佼者,而在普通班或超速班的学生,不管你成绩多好都别想挤进去。我在高中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对那些门门在荣誉班里得A的同学,我自叹弗如。毕业时,最后总排名,我在四百二十六名应届毕业生中是第七名。 三、报考大学的各种考试 由于美国高中并无统一教材和教纲,所学课程不同,大学难以掌握,于是通过全美国统一考试来考核学生就有必要。这些统一考试:PSAT、SAT(一),SAP(二),等等,与中国的高考,从时间安排、科目设置、难度、学生挑选自由度,都有很大不同。 四、课外活动:发挥一技之长与领导才能 在课外活动方面,我一度十分发愁,因为我自觉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专长。我身边的许多华人同学从小练习乐器,现在钢琴、提琴、或是大提琴琴艺精湛,独奏获奖捷报频传。他们中间有许多在数学和科学方面也有极天分,我爸爸有一段时间,隔几天就给我拿回一张中文报刊上的报导,告诉我谁谁谁做的研究又在 "西屋科学将"中独占鳌头或者进入决赛,或者是谁谁谁荣膺总统青年学者奖、获州长颁发奖等等。 而我,从小没有学琴,在数学、科学方面虽然也门门得A ,也参加了学校的什么数学队化学队外出比赛,但从未得过重要奖项。在学校社会活动的职位也并不多,什么学生会呀、辩论组呀、校报年鉴呀我全没参加,也没有参加任何体育队,与别的同学相形见绌。 不过,我也有我的特长。我从小酷爱写作,一进高中就参加了文艺杂志的编辑,在校报,校刊上屡屡发表散文,诗歌。我从十一年级开始,把我的诗歌习作向各种全国性的学生刊物投稿也积极地参加各种比赛。在十一年级上半年,我得到一笔奖学金,考进了郡里的艺术学校诗歌班,连续上了两年诗歌写作课,对我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我的诗作《妈妈在院子里扫落叶》,一九九六年获得全美高中生诗歌比赛一等奖,几首诗这一年和次年又连续获得新泽西州的两届年度高中生诗歌比赛一等奖,小说《门》一九九四年获得新泽西州的中文《汉新》月刊年度小说比赛三等奖。这些作品今天回过头来看很稚嫩,但是不管怎样说,也是显示自己爱好特长的若干砝码,都得和别的获奖记录一起填在简历上。 另外,在十一年级,我觉得我们高中现有的校刊有很多缺陷,和朋友商量之后,决定自己成立一个杂志,与学校的杂志分庭抗礼。这自然闹出了一些人事纠纷和矛盾,但好在经过一番解释调和之后,事情并没有越闹越僵,新杂志,老杂志也都逐渐在学校里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原来的校刊主要仍登学生们的文艺作品,而新办的刊物《剪影》呢,则登一些文学批评、杂文和语气调侃幽默的时事议论。我在新老杂志都任了职,在新杂志暂任主编,忙著征稿、组织编辑、联系广告,每期杂志出版前后总是忙得不可开交。 我所在的高中规模很大,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琳琅满目,可是,也造成急功近利的风气,有些同学以为课外活动参加得越多就对进大学越有利,学生组织的领导职位也是挂得越多越好,常常一个学生同时承担好几个俱乐部、组织的头衔,结果时间不够用,哪个也做不好,甚至仅有空名无力实干。比如我们高中有个组织叫 "科学院",名字叫得满好听,会员三四百人,可是每次开会没几个人去,大家的兴致都不大 。到了申请大学时填"课外活动"一栏时,每人参加活动的记录都长达两三页,可细一考察,大都是敷衍了事当个会员就完了,让学生顾问哭笑不得。 其实,各大学的招生工作人员反覆强调,在高中时的课外活动不在多,而在精,要与你的真正爱好和专长相吻合,并且要以各方面的辅助材料--你的作文啦,你辅导教师写的推荐信拉,你得过的荣誉奖状啦--来证明你对这项活动的态度的确认真。一味认为多就是好,而在哪个课外活动都没有建树成就,这在申请大学时不但帮不上忙,还可能坏事,因为这反映该学生浮躁、盲目、计划性差、缺乏诚意,只知道一窝蜂随大流而丧失自已个性。领导职位也是同理,读到你是某个组织的"主席"却没有实在的业绩,阅读你的申请表的大学工作人员会怀疑你是否真有能力,真有耐心领导好一个组织。 最后还要补充的是,布朗大学一个在招生办公室打工的朋友告诉我,学生专长如果独特,与众不同,他就在竞争中占了一大优势。 这个朋友的话我觉得有道理。哪个大学会希望自己校园里全是一种类型的学生呢?在读了五百个小提琴手的申请表后,突然发现一个会弹坚琴或是会吹长笛的学生,大学这位学生一定会倍加重视--我的朋友爱玛就是以会弹坚琴这一特长,不但考进了耶鲁,而且在校园里处处春风得意。去年报考哈佛大学的学生有将近两万,他们中间哪个不是门门优异、多才多艺,在高中大出风头?可是,在不可能录取这么多人的情况下,大学怎么从这么多优秀的学生中分出高下,决定录取谁不录取谁?关键还在于你如何显示出你的与众不同,如何让学校觉得你是一个独特而不可多得的人才。像爱玛会弹坚琴,她的特长才真是千里挑一。 五、义工:全面锻炼品德和社会责任心 课外活动除了指在学校参加的学生俱乐部、协会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在校外做义工(志愿服务)。美国大学十分欣赏不但学业好,而且富有社会责任心的学生。社会责任心就是从学生所做的社会服务体现出来的。在我的高中,流传一种说法,说是要想上好大学,"必须做满三百个小时的义工"。这种说法据查并无根据,大学里根本没有任何录取学生必须做多少义工的规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做义工对于学生成长、对决定录取与否绝对是有益无害。如果你本来成绩就不错,又在社区里活动积极,这就显出你不但在学业方面杰出,而且也乐意在业余时间热心帮助他人。许多大学对学生的社区服务活动相当重视。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就十分明确地表示,他们要培养的不能只是关在象牙塔里走不出来的书呆子,而是"面向现实的社会栋梁"。做义工最常见的地方是在医院里。由于我在高中人人都想上好大学,做义工成了一种风尚,人人都去搞得当地医院的义工人满为患,候补表上都排了至少上百个人。许多学生(包括刚开始时的我)都是抱着十分功利的目的去找义工机会,并非真的想服务社区,因此自然喜欢那些轻松的、不用接触病人的工作,像在办公室里打打字,接接电话,与朋友聊聊天,也就算做了"义工"。 由于医院里没有义工的空档,我只好另找出路,在附近的一个老人院做义工,每个星期天去那作七个小时。我的主要任务是给老人铺床,倒水。但那里的护士实在紧缺,因此经常也让我给他们喂早饭和午饭。这些老人许多已经神智不清,偶尔会乱喊乱叫地发泄一番,哀求:"我要回家!警察来带我回家!"大部份老人都坐在轮椅上歪著头昏昏欲睡,口水从嘴角滴下来。有的甚至只能躺在床上,开饭时才叫醒他们。不过,也有的老人十分健谈,拉住你就说个不停,大都是已经过去数十年的芝麻蒜皮的小事,而且翻来覆去说个不停。一个退体已经有点糊涂的老教师,对我回忆她班上的孩子如何淘气而她如何惩罚他们有不下二十遍。而且每次一见我,她都必拉著我的手问:"天使,你叫什么名字?"我也就笑眯眯地回答说:"我叫Greta(我的英文名字)。 "她接下去就会问:"我认识你吗?"有时一天这一幕要反覆七八次。见了别的护士,她也是这样,同样称人家为 "天使",同样追在人家后面说个不停。 我在这家老人院做了一年多的义工,当时并不十分喜欢,每次回家都疲惫不堪,浑身发软。到了十二年级,我功课繁重,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医院,后来有一个星期天正好没事,想回去看看。半年没有回去有的护士已经转走了,许多老人也已经去世了,又有新的老人搬走来,我心里真的有些难过。我想,尽管我一开始做义工时是抱著十分功利的目的,但这次经历对我也有很多益处,不仅给了我锻炼,也让我培养了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品德,再说,这些平常不可能接触得到的人和事,提醒我生活不应仅仅局限在学校那个小圈子里。 其实,义工并不一定非要到医院才做。我的很多同学也在我们的社区图书馆做义工,帮助整理图书,写卡片、上架等等。我本人也在我所居住的镇的公共图书馆里,作了约五十个小时义工。凡是在社区里无偿地做的对社区有益的事,都可以算是义工。在耶鲁,我知道有的同学在高中时免费教小学生们画画、拉琴,有的为穷人盖房子、有的如我的朋友卓世华在社区举办了一个相当受欢迎的"哲学讲座",请来名人讲课,这些都是十分别出心裁的义工,大学都相当欣赏。建议华人家长和学生们不妨打开思路。

留学咨询

更多出国留学最新动态,敬请关注澳际教育手机端网站,并可拨打咨询热线:400-601-0022
  • 专家推荐
  • 成功案例
  • 博文推荐
  •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1年

    成功案例 2937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 陈瑶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5年

    成功案例 4612人

    拥有大量高端成功案例。为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 齐亚楠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3年

    成功案例 3536人

    商科案例有哥伦比亚大学等,工科案例有麻省理工大学等,艺术案例有罗德岛大学等。

  • 李君君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3年

    成功案例 3623人

    成功案例涉及美国排名前60的院校,专业涵盖商科(金融,会计,管理),工科(生物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等热门领域。

  • 哪些大学,在大厂的target school名单上?

    3630人阅读 查看原文

  • 甭管去哪国留学,只要是QS前100大学就行,反正我毕业后都是要回国的!

    2972人阅读 查看原文

  • 2023留学年度盘点丨这一年留学圈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3843人阅读 查看原文

  •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留学超超超值?

    3185人阅读 查看原文

我要查

澳际服务

我要读

热门国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