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6 171阅读
在国内,我们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到了美国课堂,我们发现老师讲的并不多,大多是学生举手发言或小组讨论,这让我们很多中国留学生有些不适应。多年来习惯了老师提问或布置作业、考题有标准答案的学习方式,到了美国却发现很多时候是给不了答案的。 这课还怎么上?美国课堂为何那么喜欢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呢?
曾经和许多同学一样,刚接触讨论式课堂时,完全懵掉了:老师简单说几句,剩下的就是大家举手发言或小组讨论。心里禁不住暗想:老师不好好讲课,让学生去讲,是因为没备课,还是偷懒耍滑糊弄人呢?交了那么多学费,在这样的课堂上,自己能学到什么呢?
如今,随着对美国大学的了解,也逐渐适应了这种授课模式。
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一点: 美国的课堂充满讨论、辩论和自由提问 。教授们鼓励学生根据提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自由提问、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他人的观点。
这种教育方式背后蕴含的丰富理念至少可以归纳为两点:
一、学生不仅向老师学习,而且也应该尽可能多地与同学交流并互相学习,教授绝不是学生们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二、同学拥有和老师同等的提问与质疑的权利。
然而,很多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并不习惯这样的理念和做法。在他们看来,学习就获取正确答案或者标准答案,而课堂讨论和互相提问始终没有直接给出一个他们想要的答案,这怎么能行?
中国留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不善于参与课堂讨论就是典型的问题之一。而且,他们会错误地默认美国教授不会理解或帮助国际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
面临困难的时候,中国学生往往只知道寻找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熟悉的对象倾诉,寻求帮助。 他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论是同文化背景还是跨文化背景,只要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决。
前不久,我请35位美国大学教授回答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你们的课堂上,中国学生经常遇到哪些困难?第二,你会建议中国学生提高自己的哪些技能,从而让他们在学术上获得成功? 归纳这些教授们的答案,有三种技能是所有教授都提到的。第一,良好的写作能力; 第二,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特别是跟教授和同学。下面,我们对这三种能力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
01 良好的写作能力
坦率的讲,写作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光中国学生觉得难,每一个学生都觉得难。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iegal教授这样回答。我完全赞同他的这一观点。 但为什么中国学生觉得写学术文章尤其难呢?
西北大学经济系的Voli教授的回答很给我们启发, 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刻苦,他们也很听话。我布置的任何作业他们都会尽全力完成。然而,他们只是把我告诉他们的或者书上说的写下来,他们太习惯于复述别人的观点,却不能说出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最大的问题 没有自己的观点。
从学生们交上来的论文来看,好多学生要么无法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要么不知道如何佐证自己的看法。看来,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如何在大学阶段继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写学术性论文的能力。 是不是英语的能力限制了他们的写作水平?我把这个问题提给很多教授。他们都说,英文水平确实会有所影响,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因素:大量阅读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常常抱怨教授们布置的阅读材料太多了。确实,在美国读大学或者研究生,每周的阅读量动辄就上百页。一个历史系的教授告诉我,每两周读一本厚厚的大部头著作对她的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范德比尔特大学工程学院的Jonnason教授说, 要想写得好,首先要多读。一个读过50本书的人肯定比只读过2本的人写得好。
此外,不少美国教授指出,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的不足也导致了中国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很难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其实,必要的社会实践和经历不仅是文学创作者不可或缺的条件,对学术写作同样也有很大的帮助。
02 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多位教授在问卷回答中指出,中国学生在课上需要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听。他们需要有质疑能力,需要问问自己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或者证伪前人或者其他人提出的观点。对于中国学生习惯以考试成绩高低论优劣的思维模式,这些教授们颇有微词也颇为担心。
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Johnson教授说, 如果你的目标是创新,你的美国教授肯定愿意跟你一起合作或者协助你。但是,这需要你有尖锐的看问题的眼光去质疑已有的知识,而不是重复那些别人已经发现的理论。 一位纽约大学的教说, 中国学生很善于总结,但不善于批评、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我们如此重要?这是因为提问让我们可以把阅读从静态的、单向的看变为动态的、双向的交流,是一个深度理解的过程。提出问题的过程,让我们可以思考所读内容的表达是否清楚明白,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还有其他更为恰当的传递信息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简单的记录和抄写只能是肤浅的理解,而提问或者批评指摘才能带来深入的思考。 提问除了对理解学术文章大有裨益,对于有效的社会性交流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03 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亚利桑那大学的Levin教说在答卷中抱怨, 不论我怎么鼓励我的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在我的课上,最安静的一群人肯定是中国学生。他们不说话,我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听懂了我讲的内容。 伯克利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Gomez反馈说, 我的中国学生只有在得了低分后才找我沟通。其实,他们应该早点来跟我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得高分。
我问过许多中国学生为什么他们在课堂上这么安静。他们的观点不外乎以下几种:
从小我的父母和老师就告诫我: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再讲出来。
在没想清楚就说出自己的看法是非常浅薄的表现。
当我发现我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我不好意思说出来。
我曾经这样鼓励班里的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发言的时候,没有人指望你说出一个尽善尽美、毫无瑕疵的观点和看法,何必担心呢?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就是最好的头脑风暴吗?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说出自己的看法,那会极大地丰富每个人的视野和头脑,这不是最好的多元文化交流的机会吗?我建议那些不善于参与课堂讨论的中国学生先尝试跟自己的教授多交流,告诉他们自己有什么困惑,或者把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说的话都说出来。这样的一对一交流会大大增加你的自信,并转化成参与课堂讨论的动力。
上面谈到的三种能力对于培养有创造性、有适应性的学生尤其重要。 中国的教育界需要进一步关注并思考:
我们的学生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学习时表现如何?
哪些能力的欠缺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成功?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提高学生所需要的这些能力?
在教育全球化浪潮的今天,我们必须反思是否为培养全球化的人才做好了准备。
本文作者:林晓东
Copyright 2000 - 2020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aoji.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证050284号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灯市口大街33号 国中商业大厦2-3层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2年
成功案例 3204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Amy GUO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7年
成功案例 4539人
一切的一切从现在开始.用自己的态度闯出一片天
陈瑶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6年
成功案例 4879人
拥有大量高端成功案例。为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齐亚楠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4年
成功案例 3803人
商科案例有哥伦比亚大学等,工科案例有麻省理工大学等,艺术案例有罗德岛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