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归潮新特点: 留学回国人员成创业主力军

2017-07-05 作者: 275阅读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正逐年缩小。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国际化的薪酬待遇是吸引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央近年来不遗余力的政策支持,则从金字塔的最顶层为一众归国留学生回国工作扫清了障碍。

近年来,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逐年增多,逐渐形成一种明显的社会现象。这股留学人员回国潮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即以一浪高过一浪的涨势,吸引着全社会的关注。对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留学圈常谈不衰的一项命题。

为了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发展,我国政府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做出了诸多努力,尤以近十年来的政策支持工作最为瞩目。自2008年国家 千人计划 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已经通过各类引才项目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4万名,引进教授层次的人才数量达到1978年至2008年引进总量的20余倍,带动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 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 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正逐年缩小。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或许将迎来回国人数超越出国人数的历史拐点,届时中国极有可能摆脱从前人才大量流出他国的困境,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

留学人员 归国潮 既成

顶层设计 日渐完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人员回国现象即明显增多,一直保持增长的势头。而涨势最为显著的,是最近十年间。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为58.48%。出国留学与留学回国人数比例从2012年的1.46:1下降到2016年的1.26:1。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留学回国与出国留学人数 逆差 逐渐缩小。

20世纪90年年代中后期,在中国政府的鼓励政策下,留学人员兴起一阵回国热。为了吸引优秀的留学人员,中国政府对外发出号召,欢迎海外留学生和华人回国服务,并许诺给予他们优惠政策,包括高薪酬。数据显示,从1995年开始,回国的留学人员开始增多,从5000多人,增长到1996年的6000多人,1997年7000多名,1998年达到7400?名。

从2003年开始,每年回国的人数开始显著增长。据媒体公开报道,海归人数增长年均超过两万人次,该数字正以每年13%以上的速度递增,部分地区更高达28%。在地域选择上,因为被一线城市的硬件设施以及开出的优厚条件所吸引,海归们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更为青睐。2003年前11个月,有1267名海外留学人员定居上海,这个数字比2002年同期增加了四成。

在这之后,2008年前后,我国又迎来一次较大规模的留学人员回国潮。当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众多留学人员回国寻求发展。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当年回国工作的留学生总人数,超过5万人,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归总人数的1/6。

自2012年起,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更是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1年的回国人数是18.62万,2012年增加到27.29万,2013年再增长到35.35万,而到2015年,这一数据达到了40.91万。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增速放缓,留学回国人数增长加速,目前留学回国人数已超过累积出国留学总人数的一半。

学成归国留学生总人数的明显增加,与出国留学人数的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留学回国人数达到40.91万人,比2014年增加了4.43万人,增长了12.14%。2015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长率比回国留学人数增长率仅高出不到两个百分点,这与2001年两者人数之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长率为115.38%,回国留学人数增长率为34.23%,两者之间的差距高达81个百分点,是2015年该差距的40多倍。

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国际化的薪酬待遇是吸引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央近年来不遗余力的政策支持,则从金字塔的最顶层为一众留学生回国工作扫清了障碍。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被纳入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同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2015~2017年留学工作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提到,为加大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力度, 人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搭建留学回国服务平台,创新引才机制、拓展引才渠道、改革引才办法,2015~2017年吸引和延揽百万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 。其具体措施,包括健全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服务机制、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鼓励留学人员与国内开展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等。

2016年,酝酿多时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声势浩大的人才改革大幕徐徐拉开。 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

伴随着人才政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的人才优待政策也不断落地。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优秀人才。

在2016年8月出台的《关于加强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欧美同学会在人才联络、建言献策以及民间外交等多方面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广大留学人员之家。

从政府层面来看,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一致动作,留学回国人员就业政策和创业政策在近十年来不断被完善。

留学回国人员成创业主力军

创业领域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呈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特点。首先,在就业方面,据《2015中国海归发展报告》显示,海归回国就业聚集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省会。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力有所增加。调查显示,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36.1%的海归最终在本土民营企业就职,26.7%的海归最终在外资企业就职,此外,13.5%的海归在国有企业就职,8.9%的海归在事业单位就职。

前述报告同时指出,在海归就业的前十大产业中,金融业最多,为14.3%,贸易/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建筑业、互联网分别占7.2%、6.9%、5.5%。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占比较小。

随着低龄留学潮的兴起,海归创业群体也日渐呈现出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 80后 甚至 90后 海归纷纷加入创业大军,海归创业的年龄在30岁至40岁居多,较多集中在信息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等领域。

而在城市方面,海归创业的城市也呈现分散化趋势,不再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逐步扩大到东部沿海二三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市场前景是创业者最看重的要素,海归在选择创业城市时,考虑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该城市是否有较好的人脉关系、产业基础、市场前景、城市环境等方面。其次是基础设计、教育水平以及优惠政策的吸引。

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超过1/10(11.9%)的人选择了创业,按照性别进行分组后发现,13.2%的男性选择创业,8.2%的女性选择创业。选择创业的比例远高于国内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根据麦可思调研,近三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2015届大学生创业比例为3.0%)。

海归创业最集中的六大领域分别是新生物工程/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贸易/批发/零售业、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节能环保。他们认为,国内创业的优势是客户资源、技术资源、政府资源较为丰富,而在国内创业主要会遇到融资困难、经营运行成本高、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等问题。

被调查的海归创业者表示,自身的创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与海外互动上,包括更容易在海外市场建立分销渠道、获得海外风险投资、获得海外研发合作伙伴、与海外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等。

海归就业遭遇 滑铁卢

政府为回国留学生创业扫除壁垒

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开放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通过多渠道回国的高端人才日益增多。国际化视野的开拓,知识尤其是高科技技术的获得,往往会让海归在就业市场上自带光环。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及发展,社会 能力取向 的回归以及海归水平层次的分化,部分海归在就业与创业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优势,较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海归的光环正日渐黯淡。

在就业方面,海归最大的优势往往是在语言和沟通能力上,而最大的劣势则是国内关系网络断裂。与此同时,国内外学期制度不同、容易错过招聘季、不了解国内企业用人标准与需求、缺乏社会网络优势等问题,都会成为海归求业的障碍。不少怀抱为祖国贡献一己之力的高端人才,回国之后,经历了很多曲折和无奈。既有 水土不服 的自身原因,又有政策、体制以及文化冲突带来的问题。

留学归国人员数量虽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但是根据《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的数据,这一群体整体工作满意度仍然有待提高,有超过六成的留学回国人员在基层岗位,实际酬薪低于预期,所学专业与工作匹配度、满意度都差强人意。在税后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的收入范围集中在5000 10000元,占46.9%。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11.3%,16.6%能达到10000 15000元。而低于5000元的人数占比超过?1/4。

此外,对于创业的留学人员群体而言,他们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有不少。

代表了国际化视野和掌握着最新科技的留学生们,向来是中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21.86万人,近5年年均增长21.75%,成为我国创业创新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尽管如此,归国留学生的创业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No.5》的统计数据,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过程中,排名前三位的困难是经营运行成本高、融资困难、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分别占比26.9%、16.4%和15.5%。

走上创业路的留学生们发现,从 商标注册申请慢 到 出口资质申请手续繁杂 外籍落户困难 ,诸多创业壁垒一一呈现。纵观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优惠政策享受难、落户就学办理难、开户融资难、知识产权应用难、政策限制放开难、文化理念融合难等 六难 跃然纸上。于是,对有关留学生回国创业的简政放权改革提出了要求。

自2016年6月,李克强总理做出批示以来,国务院18个相关部委积极行动,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 清障搭台 。工商总局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发放时间由6个月缩短至3个月内。工业和信息化部改进电信业务许可审批工作,以简化企业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程序,减少50%以上的填写内容。而针对申请户口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相继出台落户政策;教育部也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留学回国人员子女入学等问题。

此外,针对优惠政策碎片化、不透明,导致小微企业 了解难、享受更难 等问题,财政部公开了资金管理办法、申报指南和分配结果,使专项资金分配更加透明。工业和信息化部则提出包括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等28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则通过宣讲、公示等方式,提高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知晓度。

与中央同步,中国各省也在不遗余力地为这批新生的创业力量扫清障碍。在 中国侨都 广东省江门市,截至2016年10月,高新区落实国家、省、市小微企业150多项费用减免达3700多万元,发放创业带动就业资金80多万元。

在安徽,政府出台政策实施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对入选的重点项目和启动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至20万元、5万元至10万元资金扶持;对入选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的企业,给予20万元至30万元创业扶持资助。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示,2月13日起,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支持计划和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将同时开展申?报。

双创 之下

归国留学生服务环境需提上来

随着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浪潮在全国范围持续走高。 双创 一词在中国已经火了两年多。国务院和各级政府不断为创业者下发政策 红包 ,民间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在这场创业大潮中,那些年少远离故土、负笈海外、学有所成后决定返华创业的归国人员,引起了中国重视。好的政策造就好的发展环境,中国求才之心吸引着散落在天涯的中国学子纷纷重返故土。政府作为外部环境的营造者,需要优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在创业阶段,海归创业者最需要获得关于市场开拓、金融服务、创业场所提供等方面的帮助。而在创业政策需求方面,海归创业者更希望政府能够解决科研资金申请过程限制较多、加大科研资金支持力度、政策落实等问题。当前,国家关于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政策渐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

首先,应是完善服务环境对留学生创业的支持作用。通过调整功能定位、拓展业务范围、加大投入等措施,使各级各类留学生创业园和服务机构从目前的单纯为企业提供共享设施、办理落户等基础服务,转移到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培育、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开发、风险投融资、无形资产培育等高智力增值服务上来。

除此之外,加强教育与培训也是完善留学生服务环境的应有之意。建立创业能力素质测评与诊断平台、创业能力素质提升项目平台、创业案例培训课程平台,都是良好的举措。推进资源、信息和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建立留学生和项目信息平台、创新实验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成果展示平台和技术产权交易平台,也是必须且必要的。

拎客

《2015~2017年留学工作行动计划》中关于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具体措施

具体包括:健全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服务机制,简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相关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解决留学人员回国就业落户等实际问题。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鼓励在外留学人员以知识产权、专利权、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国内进行转化和创新创业,支持在外留学人员依托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平台,进行科研项目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营。鼓励留学人员与国内开展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鼓励在外留学人员依托国内外单位,紧密结合国内外研究内容和资源,着眼于国内需求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联合培养,促进国内外信息交流、人员流动和研究资源优势互补。鼓励和支持广大在外留学人员发挥作用,切实维护留学人员权益,鼓励在外留学人员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采取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引荐、中介服务、建言献策等多种方式为国服务,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应如何完善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服务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No.5》一书中,指出我国完善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服务的六大举措,包括:

第一,加强留学回国人员求职技能培养,提升留学回国人员职场竞争力。一是鼓励留学人员加强职业发展规划,以职业为导向规划学业,鼓励其积极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二是鼓励专业机构加强留学人员职前培训。三是发挥专业社交平台的作用,拓宽留学人员与祖国的联系渠?道。

第二,加强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建议进一步推动法律层面、制度层面的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尤其是新兴产业领域,要保护原创性,防止恶意抄袭,创造有利于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良好创新环境。此外,还应建立知识产权仲裁机制,对知识产权不明的情况进行妥善处理。

第三,鼓励留学人员多渠道多领域发展。目前出国留学专业多集中于FAME(金融、会计、管理、经济学)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热门专业,造成热门专业留学人才扎堆,回国就业的难度日渐加剧。对此,政府不仅需要鼓励留学人员出国之前慎重考虑专业,更应在其回国后适当的引导以推进各类人才平衡发展。例如针对基层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政府可适当向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等领域引导。

第四,适应低龄化留学趋势,调整以学历作为对留学回国人员评价的标准设置。目前我国的留学回国人员政策优惠学历门槛较高,主要针对硕士学历以上人群,这与留学发展趋势不符。因此,需要调整相应的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通道,使得在国外取得本科学历的留学回国人员,也能享受到相关政策福利。

第五,进一步扫除留学回国人员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工作的制度障碍。不涉及国家核心安全问题的部门与岗位应以科学的人才观选拔、使用和评估人才。

第六,探索建立留学回国人才社会保险补交机制。对原中国籍的留学回国人才施行宽容开放的政策,容许他们补交社保,同时在可补交年限、可补交年份和补交基数上进行细致合理的设定,促进社保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留学咨询

更多出国留学最新动态,敬请关注澳际教育手机端网站,并可拨打咨询热线:400-601-0022
  • 专家推荐
  • 成功案例
  • 博文推荐
  •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2年

    成功案例 3204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 Amy GUO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7年

    成功案例 4539人

    一切的一切从现在开始.用自己的态度闯出一片天

  • 陈瑶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6年

    成功案例 4879人

    拥有大量高端成功案例。为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 齐亚楠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4年

    成功案例 3803人

    商科案例有哥伦比亚大学等,工科案例有麻省理工大学等,艺术案例有罗德岛大学等。

  • 哪些大学,在大厂的target school名单上?

    3946人阅读 查看原文

  • 甭管去哪国留学,只要是QS前100大学就行,反正我毕业后都是要回国的!

    3306人阅读 查看原文

  • 2023留学年度盘点丨这一年留学圈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4184人阅读 查看原文

  •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留学超超超值?

    3543人阅读 查看原文

我要查

澳际服务

我要读

热门国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