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5 425阅读
最近和行业中的前辈聊天,说道关于子女教育的事情,当年因为对于教育行业的那份责任心,这位前辈毅然选择离开了公司高管的职位,选择了一份工资不高的工作,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其原动力来源对于教育的思考还有那么一份热情。我们的聊到的话题很多,其中最让我认同的就是关于中西方对于教育的不同理念,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从事教育和教育相关行业的人去思考,然后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求完成。
作者有幸出国几年,觉得留学的经历难能可贵,获得的收获并不仅仅只是知识上的,还有视野,思维很多无法用词汇描述的东西,而这些性格上的改变和成长对于以后的发展其实有非常大的影响。目前作者也有了家庭,也会关注子女教育的问题,也是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合适,还是西方的启发教育合适,所以这里也就写一下自己的感想,供大家思考。
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西方的教育是领先的,启发式教育、鼓励式教育,这些话题在作者的新闻推送中是最常见的文章。不过工作多年之后,作者开始有了新的思考,因为至少在我所观察到的,大多数的西方教育下的青年,不好学习,拿着社区的福利,做着没有技术含量的基础工作比比皆是。当然,作者并不是看不起体力劳动者,只是认为其实他们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尝试获得更好的教育,而不是游手好闲于街头。西方发达国家无论福利和经济如何好,真正富裕的永远是那一批菁英阶层,而社会的大部分群体还是没有获得良好教育的普通阶层,即便是教育极为优秀的美国也是如此。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所以,作者也在思考西方教育的弊端,过于鼓励自主的教育理念,让情感因素变的非常淡,我们看到很多国外小孩独立性的背后,是和家庭长辈有着明显的沟通问题,也让青少年问题成为西方社会很头疼的事情,大学也有专门的学科来寻找解决方案,但是效果不佳。显然,家庭情感某种意义上的缺失无疑是很大的一个因素。缺少了家庭的约束,我们是非常难以掌控学生接触和真正学习的东西,是知识呢?还是社会习气呢?期望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本身就是有一定几率的,这个时间成本并不小。现在的主流观念认为,这样的尝错是非常时尚,将其命名为青春的代价,不过既然称之为代价,就是不可能挽回的事情。等到后悔的时候,却发现青春已逝,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那么中国的教育是否就能够解决这问题呢?个人感觉,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其实是非常适用的,尊老爱幼,自律,好学等等理念,却正好是能够解决西方青少年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只是这些理念的实施中,当人口基数上来之后,必然就会出现中国教育的弊端,比如说磨灭创新、教条、严苛等等。作者在和很多申请人沟通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申请人的背景不好,而是聊了1个多小时却没有一点反馈。 就好似一拳打在海绵上,毫无反馈,这样的头脑风暴的模式,最多半个小时,作者也就昏昏欲睡了。回顾一下自己认识的很多朋友,包括作者自己的中学时期,其实我们根本不去考虑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这是所有人都在做的事情。如果对某个学科感兴趣,也仅仅只是因为在这个学科上比较容易拿到较好的分数。这样的思维不是很奇怪么!
其实西方的教育也好,中国传统教育也好,没有那种是真正正确的模式。我们羡慕西方的创新,是因为我们的学科基础非常好,而且做事非常有效率。借用作者前辈的话,对于教育而言,中国人在 教 这个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不考虑天赋的因素,通过中国的 教 可以实现大多数人掌握足够适应社会的知识,这在西方已经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成就。不过教育除了 教 ,还应该有 育 的存在,而作者对于这个 育 的理解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成长,这一点正是西方教育所擅长的事情。所以所谓的中西方教育的不同,其实就是大家对于 教 和 育 不同的侧重而已。
现在很多人都想留学,留学的确是能够让中国学生快速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体验不同的 育 的途径。美国很多媒体也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加上美国的精英教育的产物就是世界最出色的那一群人。提起了的确美好,不过我想问的是,我们真的考虑好如何接受这个美国的精英教育了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留学?是因为大部分同学都在申请?还是因为不想面对职场的竞争?又或许是因为觉得到了外面就可以见长视野?也有很多人会认知到国内外教育模式的不同,可是当拿到录取之后,还是走上了本科学习知识的老方式,结果就有刚刚适应国外的生活就已经临近毕业要回国的悲叹,这是多么可惜的体验啊。
作者也认识一个人,国内成绩极好,标准化考试也很高,到了美国学习的时候有着非常高的理想,希望自己毕业之后能够如何如何,所以他就是图书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为了学习是真的下了苦功夫的。可是当他能够以高分毕业的时候,却没有一家美国公司愿意提供一个工作的机会给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国就业,拿着和国内本科毕业生差不多的工资。我想这大概就是现在很多人对于海归的定义吧,其实和国内的毕业生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在作者看来,其实问题并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我们还停留在 教 的学习方式,没有去合理的尝试 育 自己的能力。
英国有个学校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的内容大概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读大学,很多中国学生的选择是因为想学习知识,而很多当地学生的选择是因为想认识更多的朋友。知识的学习其实并不仅仅只是在我们学生时期做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嘛,所以知识的学习只要愿意,任何时候都是可以的。但是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为了理想奋斗的经历,仅仅会出现我们的学生时期,因为当我们真正的接触了社会时候,朋友的含义就变化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非常赞同西方学生的选择,当然,对于那些真的有学术研究天赋的人而言,知识必然是重要的,因为他们的一生都会奉献个研究,对于这些人,作者还是非常敬佩的。不过对于像作者这样很多人而言,可能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部分而已。
好了,扯了半天,这个话题越讲越多,不过作者最想说的是,对于学习而言,我们真的应该去想想自己要什么,而不是随大流的将自己的人生交给社会,因为很有可能社会的选择也是错误的。中国教育也好,西方教育也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才是根本,有些人天生就适合用 育 的方式来培养,而有些人则必须要通过 教 的方式来成长。但是请不要总是去走那些所谓的捷径,修炼自己的内功才是真正的正途。希望大家能够思考,也给即将开始海外生活的学子提供一点经验。
本文由澳际留学上海商科组高路老师撰稿,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Copyright 2000 - 2020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aoji.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证050284号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灯市口大街33号 国中商业大厦2-3层
李昂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5年
成功案例 1335人
冷瀚铂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9年
成功案例 2427人
1. 多年龄段客户群体,对高中、本科、硕士、博士都有深入了解 2. 在美曾从事国际生招生工作,了解美国学校招生流程 3. 多年top30学校申请经验,美高、美本学生居多。 4. 同时兼顾多国家线申请。
庞娇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5年
成功案例 1335人
工作认真细心负责,与客户交流沟通耐心温和。 几年留学行业的工作经验,使我申请涉及的专业领域更加广泛,目前已经涉及专业的申请领域囊括了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经济、国际贸易、设计、生物、生物工程、计算机工程、工业工程、MBA、通讯工程、艺术等近25个专业,同时创下学校申请百分百录取的好成绩。工作期间,已成功为学生申请到。擅长申请高中,本科及转学,研究生等各类学生。
王星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5年
成功案例 1335人
擅长挖掘申请者背景,让申请者找到自身优势,在申请博士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给学生做出最优的申请方案,在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分析学校,专业,教授以及学生背景的匹配因素,指导学生与教授以及学校联系,抓住学生背景亮点,指导学生顺利完成申请的各个方面工作。最终帮助众多申请博士全奖的学生获得心仪的录取,并暂获全奖OFFER,半奖等,累积帮助学生获得奖学金金额超过600w美金。 对于各国签证政策有独到的见解,擅长分析疑难杂症申请者,多次帮助签证大难申请者获得签证。国内多个留学签证论坛的版主,十年来义务为大家解答疑难问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签证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