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30 477阅读
5名中国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对50个13-14岁的英国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却“水土不服”。在预告片里,老师把学生训哭,学生也差点把老师逼疯。这是BBC发起的一项名为“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的研究项目,并将此拍成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由BBC2在英国时间8月4日开播第一集。
“我只看到老师很努力地在教,而学生并不是很尊重。数学课有那么难?公式有那么难记?没看到聪明学生表示很好理解吗?”“中国几百年来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你虽然觉得外国自由开放的学习方法更好,但请不要说中国丢人。”长微博下,许多中国网友批评英国学生不够尊重中国教师。
与之相反,英国《卫报》刊登特约专栏作家西蒙·詹金斯的评论文章称,中国学校是考试工厂,英国根本没必要效仿。
一位曾两度赴英国进行教学交流的上海教师,则质疑纪录片的真实性,她告诉早报记者:“我们去的小学,那里的小孩子都非常守纪律,纪录片可能作秀和炒作的成分更大。”
针对各方热议,参与此次项目研究的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李爱云老师表示,预告片的剪辑有些地方不太客观,要看了完整播出版,才能知道故事究竟如何。
纪录片第一集:
屡屡出现纪律冲突
纪录片开头展示了一群中国学生齐刷刷在操场列队的场景,与之相配的画外音是:中国式的教育,以绝对的权威,绝对的纪律和惨无人道的竞争而闻名……这跟英式教育简直相差巨大。
接下来的片中,英国学生脱下黑丝短裙小西装校服,换成“宽松得像降落伞”的中式校服;做从未体验过的早操;放弃自由时间上晚自习;教室墙壁挂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中文书法……开始体验正式的中式教育。
在第一节课上,一名教授理化的中国女教师食指提起对学生说:“如果我看到你们不守纪律,我就会把你们叫出来单独罚站。”很快,一名叫Sophie的女生因为课上讲话,被请到了讲台旁的位置,另一名男生因为说话被请去门边罚站,表情满不在乎。
矛盾很快被进一步激化。在这名老师的课上,学生化妆、说唱、玩iPad、打闹,老师忍不住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总是比中国学生学得慢,因为我总要停下来管纪律,时间就这么流失掉了。”这句话激怒了Sophie,她表示,“这是在侮辱她说他们比中国学生笨”。
在纪录片中,灌输式教学与个性化教育、严厉鞭策与鼓励赞美、严格管理与宽松学习之间的矛盾都被一一放大。
英国学校理化课习惯是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和发现,而中国教师的课堂,则由老师演示实验,然后将所有的知识用课堂笔记形式教给学生。
中式体育课上,老师让习惯了“自己玩想玩的”的英国学生测试1000米跑和800米跑,只有一半的学生及格。一名其他学科都很牛的“小胖哥”跑得垂下了头,英国体育助教鼓励他:如果你体育做不到最好,我相信你在其他学科一定能做得好。英国体育教师表示,他们通常采用鼓励的方法,让体育不好的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而不是跟别的跑得太好的学生比。
数学教育则褒贬不一。中国教师用15分钟讲完了英国学生要学一整周的三角函数公式,让学生直呼跟不上,但也有学生表示“中国老师讲得太清楚”,一直没搞懂的配平方,经老师讲解一下就听懂了。
教育失败VS学生不尊重
来自汉普郡博航特学院的50名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参与到了这个规模庞大的试验中。这组学生被来自中国的5位优秀教师以中国式的模式来培养教育,而其余的同学则会继续去上该校原有的课程。前一组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将会被尽可能地中国化——从学习时间表、课程安排到课堂上的教学将统统采用中国式的。在一个月后,两组学生分别进行学科测试,来看看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结果会在纪录片中公布。
纪录片第一集播出后,关于“中式教育”有用与否,在中英两国引起不小的争议。
英国《卫报》刊登评论文章《中国学校是考试工厂,为何英国却要效仿?》率先批评了“中式教育”:中国学校是“考试工厂”,中国已逐渐意识到“超前教育”的愚蠢之处,为何英国政府却下决心效仿这种教育方式?
不少中国网友则将矛头指向英国学生的顽劣。新浪微博网友@兔子小嵐也表示,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放到哪个国家都会被训斥,跟国家国情无关。
还有网友反驳“中国教育丢人”:我只看到老师很努力地在教,而学生并不是很尊重。数学课有那么难上?公式有那么难记?没看到聪明学生表示很好理解吗?
曾赴英交流教师:
“纪录片作秀成分更大”
早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纪录片中中外师生的夸张“对抗”,引来了对该片真实性的质疑。
“纪录片有点假。”当早报记者问及中国老师赴英教学的纪录片时,吴云立即发出质疑。
吴云是上海实验学校国际部的一名数学老师,2014年11月,她和28位来自上海的数学老师一起,赴英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交流教学;2015年2月到3月,她又赴英参加第二次教学活动。
“我们去的小学,那里的小孩子都非常守纪律,和我所见的那个新闻内容完全不一样。”在吴云看来,BBC所摄制的纪录片或许作秀和炒作的成分更大,“按我的想法,它是假的,只是一个媒体的炒作手段而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纪录片背后的故事我们并不了解,它呈现出来的只是一部分,并不能反映整体的情况”。
在储朝晖看来,让英国学生完全适应“中式教育”需要一个过程,学生会想:这样的教学方式到底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必要?所以可能才会有纪录片中的一些排斥表现,“5位去英国教学的老师,即使在英语教学沟通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对于英国的文化可能也不是很了解”。
高二从江苏赴英国念书,现在在英国念物理的大一学生Fredrick也认为,以“绅士”闻名的英国总体上很讲文明,纪录片里英国学生表现得没有礼貌,可能由于他们的一种排斥心理和对中国教育方式的不适应。
Fredrick觉得,英国上课比较自由,有问题随时问,很大程度上靠自觉和兴趣,“当学生有兴趣和热情时,是不需要管理的”。
而且,国外的基础数学教育也不像国内描述得那样简单,英国数学也有难易之分,“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就学基础的,喜欢数学的学生就会认真去钻研。”Fredrick说。
教育专家:
“中式教育”重教不重学
不过,对于“中式教育”,也有中国网友表示确实存在忽视学生个性、功利化、数理化课程太过艰深等问题。
对此,储朝晖表示,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学校过于看重老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但事实上,很多研究都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而不是老师灌输式的教育。
而如纪录片这样完全硬搬“中式教育”也肯定不对。“就算想借鉴中国教育,也要进行一定的适应本国国情的改变。中国现在也有学校会实行西化的教育模式,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归根究底是要适应本国国情”。
同样的,对于纪录片里说到的纪律性问题,恽敏霞表示更加不能一概而论认为英国学生纪律就不好。“崇尚自由和教育行为的无序是两回事。纪律严明和课堂死板也是两回事。其实不仅仅在中国,很多国家都不鼓励在课堂上为所欲为。关键还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扬长避短,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从不排除说,中式教育比较保守,有需要转变的地方,但是这不代表中国的教育就该被贴上‘考试工厂’的
Copyright 2000 - 2020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aoji.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证050284号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灯市口大街33号 国中商业大厦2-3层
杜慧宇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9年
成功案例 2497人
成功案例包括剑桥大学,UCL,格拉斯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华威大学,杜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等。
贾宇琨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0年
成功案例 2745人
2年留学经验 6年行业经验 充分发掘学生优势,精准定位理想院校,全方位提供留学帮助,真诚认真负责,无时无刻无论在哪,有疑问找我就好!
赵晨阳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8年
成功案例 2136人
王梓橦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8年
成功案例 2267人
对于不同的学生会以不同的方式去进行沟通,精准定位,定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