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372阅读
中国的学生,大多本着应试教育的精神准备留美:背单词、练题型、应付和。然后就是申请材料。大家你追我赶、只争朝夕,生怕自己晚出去一步,忙得喘气的功夫都没有。我碰到不少这样的学生及其家长。当我劝他们想一想如何应付的学业时,他们往往一头雾水:大学的学业要特别准备吗?难道不是考试吗?我于是拿出一句英文杂志上的话给他们读:A college degree still pays for itself (and then some) over the course of a career. 这句中的词汇和语法,大概不会高于初一的程度。但是,许多高分的学生,居然读不懂什么意思。可见,光有个分数,未必就会读书。不会读书,出去八成要碰壁。
我发现,准备留美,有一段黄金时间被大部分学子浪费。这大致是从新年到8月底这个时段。一般的大学申请,到1月1日基本截止。此时,该考的试都考了,申请材料也寄出了,似乎唯一可做的,就是等着录取。如果运气好,春天拿到录取通知。但最终入学,一般得到9月初。那么,从元旦到8月底这8个月都干什么?有什么计划?有什么日程?
殊不知,就留美而言,浪费了这8个月,也许日后要用两年来补。为什么?首先,美国的一个学年,刨除各种假期,满打满算最多就8个月。浪费了8个月就是浪费了一学年。另外,这8个月往往决定了你进了后的 起跑线 。要知道,中美教育,不论是在哲学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差异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世界诸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极端。中国学生考、等,其实还是在中国的应试教育的范式中兜圈子,对美国的教育没有基本的概念和经验。如果缺乏准备,到了就即刻晕头转向、难以适应。最近一个相当突出的现象是:不少中国学生达到两千分上下,比同校的美国学生的平均线还略高,但读了一年就被劝退。
可惜,中国的学生往往只知道应试强化,不明白读书也需要强化。我曾反复指出:中国的学生和家长,都患上 名校癫狂症 ,要不惜一切代价进名校,越高越好。问题是,学校越好,阅读量越大。如果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学校要求的阅读量差距太大,后果就将不堪设想。比如,一般二流学校,即稍好些的州立大学,每周的阅读量至少有200页左右。到了常青藤,有时翻倍都不止。那些瞄准了常青藤、前50等等的学生,是否测试过自己每周能读多少页大学程度的学术英文?没有每周200页的阅读能力,非要竞争每周要求400页阅读的大学,其实进去了,岂不也是自找苦吃?
如果运气奇好,被一个超出自己程度的大学录取,此时可不是庆祝天上掉馅饼的时刻,而应立即陷入强烈的危机感中:自己跟得上课吗?第一年后是否会被劝退?能读《时代》,未必就能读大一的书目。如果一年级教授让你一周读完《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怎么办?你用中文能一周完成吗?要知道,去了差的学校,被劝退的可能很小。但是,去了好的学校,比如前50名的学校,课程的水准相当高,被劝退的中国学生相当多。此时怎么能够高枕无忧?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这临行8个月的战略意义。别的不说,这8个月即使仅仅是集中精力猛攻阅读的话,词汇量也可能涨5000\10000,阅读会上一个台阶,原来每周100页的阅读能力,可以提升到200页。以我 过来人 的经验,初进美国的大学,会遇到各种出其不意的挑战。宁愿事先把困难和未知因素想得多一些。比如,我当年留美前就曾设想:假使第一年上课一句听不懂、一句说不出来,至少要保证回家能读得懂足够数量的书,能写出读书报告。这些在国内完全是可以准备的。这一条有了保证,出去时才多少有了定心丸。
Copyright 2000 - 2020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aoji.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证050284号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灯市口大街33号 国中商业大厦2-3层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1年
成功案例 2937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陈瑶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5年
成功案例 4612人
拥有大量高端成功案例。为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齐亚楠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3年
成功案例 3536人
商科案例有哥伦比亚大学等,工科案例有麻省理工大学等,艺术案例有罗德岛大学等。
李君君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3年
成功案例 3623人
成功案例涉及美国排名前60的院校,专业涵盖商科(金融,会计,管理),工科(生物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等热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