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留学后是否回国?或许可以考虑这3个因素

2017-06-28 作者: 27阅读

现在快毕业的硕博士和本科生,大家齐聚一堂讨论的事情大多围绕着今后的事业重心放在哪儿。随着国际间交流合作机会的不断放开,「回」还是「不回」,对于生而言,似乎已经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海归了回来呆着不舒服还能再海飘过去。但细思下来,又并非那么简单,机会的多元化反而让人更纠结。

事业的起步平台一般都需要有连贯性,是去开垦属于「美国梦」的一片天,还是回来刷新自己的「中国梦」,成为留美学生在毕业当口不得不做的选择题。

美国作家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他的书《美国史诗》中给了「美国梦」一个比较开放的定义:

而相对的「中国梦」,也有着对「过日子」的追求,但对很多人而言似乎多了一份社会担当和文化诉求。而落到实际,大概有三个方面的不一样。

先说工作氛围吧,美国的大多数企业里面,尽管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办公室政治,但总体而言,同事间的交往比较简单,跟上级之间也相当随和。美国公司里,下级是可以公然挑战上级的,下级觉得上级有什么做的不对,可以有理有据地指出,这并不稀奇。如果说的恰当,还很有可能被大老板褒奖。

但其实美国公司也并非像水晶球那样透明。

中国凡事都铺在关系的网兜里,而美国对于华裔的天花板也不是那么好突破。工作上的糟心事在哪里都不少见。

据说一个年薪百万(人民币)阶层在中国过的生活大致如下:

男士开着宝马X3或者奔驰C级,感觉自己已经「鲜衣怒马」了。女士一般储藏得起半打的大牌入门级包包,但再贵的也有点力不从心了 。

而相比较之下在美国,一个年收入上二十万美金的人,在纽约和加州湾区(Bay Area)也算得上是上层中产阶级(Upper Middle Class),即便是白手起家,也能贷款买得起学区房townhouse,负担得起平时种种小花费,周末滑滑雪场。

而同样的在国内年收入百万年薪或者在美国二十万美金起跳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好找,基本也处于职业场的金字塔中高段了。

同样在美国的也会跺起脚来一一陈述生活的澳际性,例如插队这事儿基本绝缘,人人都彬彬有礼,百老汇剧全美国演,一点也不逊色啊。

与生活品质搭配的是社会认可度,但这东西比生活品质就更玄乎了。在国外工作生活的华人就一定是没法融入主流社会的吗?我认识很多第一代通过来到美国的华人,无论在社区活动、还有交友圈子中都能跟各种族的人群打成一片。而说到认同感,归根到底是心理对于一种comfort zone(舒适圈)的感受,自己过得怡然自得又何尝不是一种认同感的体现呢。很多知名海归在媒体上叨叨自己回国的经验,基本都觉得澳际感比在国外更多,在自己的国家,物质和精神的安全感更浓烈了。在国外就算混的是中产阶级圈,回国也能摆个谱,去上流社会打个酱油,有些一不小心就成青年敬仰的导师了。但不是每个回国的人都能交好运,而这几年海归数量增多,国内的公司可能并不是特别看重职员的海外学校名气,而更看重实在的经验和能带来的资源。

留学咨询

更多出国留学最新动态,敬请关注澳际教育手机端网站,并可拨打咨询热线:400-601-0022
  • 专家推荐
  • 成功案例
  • 博文推荐
  • 武安琪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5年

    成功案例 6360人

    被五所大学全拒的Z同学,成功帮她申请排名前50的院校并取得6000美金奖学金。

  •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1年

    成功案例 2937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 陈瑶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5年

    成功案例 4612人

    拥有大量高端成功案例。为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 齐亚楠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3年

    成功案例 3536人

    商科案例有哥伦比亚大学等,工科案例有麻省理工大学等,艺术案例有罗德岛大学等。

  • 哪些大学,在大厂的target school名单上?

    1540人阅读 查看原文

  • 甭管去哪国留学,只要是QS前100大学就行,反正我毕业后都是要回国的!

    1531人阅读 查看原文

  • 2023留学年度盘点丨这一年留学圈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1581人阅读 查看原文

  •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留学超超超值?

    1247人阅读 查看原文

我要查

澳际服务

我要读

热门国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