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511阅读
根据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工学,最低的是法学,文科类专业普遍在就业率中垫后;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为3297元,最低的是教育学,为2621元。据记者调查,除就业困难、收入较低外,文科类本科毕业生即便考研和出国,也通常是陷入出路之困。
“记得本科毕业那年,排队去学校就业中心给三方协议盖章,排在我前面的那些经济类专业、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都签了不错的单位,有去银行的,有去国企的,只有我们签的是人才市场。”现在就读于某文科类院校的研究生张昊天告诉记者,两年前,他从某地方高校文科专业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据他所言,“班里能有份正经工作的,是少数,大部分被迫去考研,或者出国,要么就是‘家里蹲’。”
留与回的纠结
为了改变现状,部分文科毕业生选择了出国,但出国后却发现,依旧难以改变出路困境。
本科学教育学的李欣申请出国时发现,有的院校不接纳留学生转专业,如果想转专业,需要重读两年的“第二本科”,有的院校以“本科阶段缺少数学成绩”为由不愿意录取文科生,即便一些接纳留学生较多的移民国家,在就业和移民政策上,也多向理工科毕业生倾斜。
“对于那些学采矿、森林专业的理工科学生,毕业后在当地很好找工作,学计算机的也可以,而且很快就能留下。但是文科类岗位在当地都饱和了,而且文科是用语言工作,你的语言怎么可能竞争得过母语是英语的当地人呢?”她说,“文科生即使在海外能转专业,也很难转到理工类,因为你没有数理化的基础,在本科期间也没有这类的成绩和实践证明。”
虽然难以找到工作,但李欣暂时没有回来的想法,打算继续“耗下去”。“因为即便回来,教育学也很难找到工作,国内有那么多师范类的毕业生呢。”
相对于李欣的“耗下去”,从某西欧国家回国的周月,状况也不太好。他本科毕业于一所普通院校的法学专业,出国读研两年后因找不到工作回国。
周月的家位于北京北四环附近,卧室书柜上放着几本读研时从学校书摊上“淘”来的原装书,这也是他留学之旅烙下的仅有痕迹。“这些书是国内没有的,为了带回来,怕行李超重,我还扔掉了不少东西。”但这些书都是社会学的,与法学并不关联。原来,周月原本喜欢社会学,但留学中介告诉他,学社会学难有对口工作,不如继续读法学实用。“如果当初学了社会学,也许就真的什么工作都找不到了,法学毕竟还算实用点。”他有些庆幸自己的选择。
之所以出国,是因周月在本科毕业时,发现法学专业就业太困难了,“不知为什么,学金融、经济的本科生很容易就进银行了,学理工科也很容易进企业,但对于学法律的,单位招聘时大多都要研究生。”而选择去西欧的原因只有一个:费用比去北美便宜。周月的父母都已经退休,收入不高。老两口决定拿退休前攒下的积蓄供儿子出去“搏一把”,没想到最终依旧于事无补。
学成回国后,周月发现很多法学专业的对口单位,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对持有海外文凭的应聘者有所限制,使得他在择业时碰壁连连。更令他沮丧的是,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存在诸多差异,很多在海外所学的法学知识,回国后用处有限。
如今,周月不得不重新捡起大学本科时的课本,准备下一轮的司法考试,但是却对能否通过考试没有信心。“毕竟当年很多东西都忘了。等过了司法考试,再看看有没有别的机会吧。原本我还盘算着能不能进体制内单位或者大公司的法律部,现在想,只要有份工作就行。”
“花了几十万出去,最后回来却没有工作,当初这几十万要是存银行,利息都够他基本生活了。”周月的妈妈懊悔地说,“错就错在不该让他学文科。和他一起走的,学理工科、经济类的,都留在当地找到工作了。”
考研的两难
“我找工作的时候,发现只要是招文科类的岗位,基本上对学历要求较高,一般都要求研究生,而且应聘人数还非常多。但理工类、经济类的岗位,门槛大多只要本科学历。”张昊天说,“这样的现状,逼着我们不得不考研。”
“体制内单位招考,越是文科类的岗位,越对是否为党员、是否是研究生有硬性要求,而这些门槛对我们这些文科专业本科生来说,难以符合条件。”一名市属高校文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告诉记者,他在之前的公务员考试“大战”中落败,“其实我的考分并不低,但是,我考的那个岗位,因为是招文科类专业的,报名人太多了……”
不少文科类本科毕业生选择用读研来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加分,但事实上,文科生考研相对理科生困难许多,因为如果想跨专业考研,读就业好的专业,需要参加数学统考。而文科生在大学四年,数学最多只上过基础课。“就学了导数之类的高三理科课程。”张昊天说,“除了自学数学,还要另外自学理工类专业课,跨专业考研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考外专业是考试难,考本专业是就业难,可是不考就找不到工作,你说让我怎么办?”第一年跨专业考研失败后,张昊天把人事关系放在了人才中心,自己找了家保险公司当业务员,“是个初中生都能干的活儿。”第二年,他为了确保能考上,选择考本专业研究生。在他看来,“文科生读研就是把就业危机向后推迟两年,两年之后,一样面临就业困难和不可避免的低薪。想想也能理解,我们能干的活儿,是个人都能干,没有一技之长。”总结了一些学长的经验后,张昊天对自己的择业之路并不乐观,“大不了,我还是去卖保险,但想一想,自己读这个研究生也是白读。”
“我们这些‘文科男’聚在一起时常开玩笑说,现在大学里流传着新‘三不孝’:学文读研没女友,我们‘文科男’三个全占。”张昊天解释说,“‘学文’‘读研’就不用说了,女孩子们都知道,‘文科男’以后收入较低,没人愿意和我们好。”
就业难的根源
“文科生没有自己的专业,大学读的所谓专业,其实都是理论知识,专业大多也不是‘不可替代’的,以后在公司的发展也有局限,无法从事其他类别的岗位。加上有的文科生有些轻狂,眼高手低,所以我们不愿意要文科生,也不可能给他们开出较高薪水。”在一家从事机械进出口业务的公司负责人事方面工作的纪先生告诉记者。
“我不能和你说,到底每个专业的就业率是多少,因为很难统计出来。但我能告诉你,文科类院系,比如外语专业、法律专业、新闻专业学生的三方协议,由学校代办至人才公司签订的比例最高。”一名市属高校的教师向记者透露。她表示,“三方协议由学校代办与人才公司签订”,虽然并不能完全确定该生未能成功就业,但可以确定该生所找到的工作单位。而无法与其签订三方协议,无法接受档案,“起码可以说,这几个专业的就业‘质量’是全校最低的。”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高校文科类专业目前扩招严重,许多学院为了升格成大学,疯狂增设文科专业。“如果增设理工科专业,还需要大量资金建实验室,购置器材,花钱引进专业课教师。但增设文科专业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不用实验室,教室是现成的,老师可以从基础课老师调过来。”而这样的扩招模式,也导致文科专业教学陷入理论化和空壳化的局面,与实践脱节。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时,全国普通高校共有理工类(理科、工科、农业、医学)本科毕业生393442人,文科类(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历史)本科毕业生144807人。而2010年时,全国普通高校理工类本科毕业生为1293114人,是2002年的3.28倍,文科类本科毕业生总数为751918人,是2002年的5.19倍。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文学类,毕业生总数在2010年为487520人,是2002年77710人的6.27倍,增速远远超过理工类。就业最为困难的文科专业,却恰恰是学生增长幅度最高的专业。
文科类专业学生数量飞速增加,而就业市场却难以消化。相关专家建议,应当对新增文科类专业加强审核力度,同时减少文科类专业在本科阶段的招生,因为很多文科类专业和工作,需要较为丰富的知识背景和必要的人生阅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从事。
文科留学生自白:出国就业困难文科留学生就业文科留学生就业根据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工学,最低的是法学,文科类专业普遍在就业率中垫后;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为3297元,最低的是教育学,为2621元。据记者调查,除就业困难、收入较低外,文科类本科毕业生即便考研和出国,也通常是陷入出路之困。
“记得本科毕业那年,排队去学校就业中心给三方协议盖章,排在我前面的那些经济类专业、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都签了不错的单位,有去银行的,有去国企的,只有我们签的是人才市场。”现在就读于某文科类院校的研究生张昊天告诉记者,两年前,他从某地方高校文科专业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据他所言,“班里能有份正经工作的,是少数,大部分被迫去考研,或者出国,要么就是‘家里蹲’。”
留与回的纠结
为了改变现状,部分文科毕业生选择了出国,但出国后却发现,依旧难以改变出路困境。
本科学教育学的李欣申请出国时发现,有的院校不接纳留学生转专业,如果想转专业,需要重读两年的“第二本科”,有的院校以“本科阶段缺少数学成绩”为由不愿意录取文科生,即便一些接纳留学生较多的移民国家,在就业和移民政策上,也多向理工科毕业生倾斜。
“对于那些学采矿、森林专业的理工科学生,毕业后在当地很好找工作,学计算机的也可以,而且很快就能留下。但是文科类岗位在当地都饱和了,而且文科是用语言工作,你的语言怎么可能竞争得过母语是英语的当地人呢?”她说,“文科生即使在海外能转专业,也很难转到理工类,因为你没有数理化的基础,在本科期间也没有这类的成绩和实践证明。”
虽然难以找到工作,但李欣暂时没有回来的想法,打算继续“耗下去”。“因为即便回来,教育学也很难找到工作,国内有那么多师范类的毕业生呢。”
相对于李欣的“耗下去”,从某西欧国家回国的周月,状况也不太好。他本科毕业于一所普通院校的法学专业,出国读研两年后因找不到工作回国。
周月的家位于北京北四环附近,卧室书柜上放着几本读研时从学校书摊上“淘”来的原装书,这也是他留学之旅烙下的仅有痕迹。“这些书是国内没有的,为了带回来,怕行李超重,我还扔掉了不少东西。”但这些书都是社会学的,与法学并不关联。原来,周月原本喜欢社会学,但留学中介告诉他,学社会学难有对口工作,不如继续读法学实用。“如果当初学了社会学,也许就真的什么工作都找不到了,法学毕竟还算实用点。”他有些庆幸自己的选择。
之所以出国,是因周月在本科毕业时,发现法学专业就业太困难了,“不知为什么,学金融、经济的本科生很容易就进银行了,学理工科也很容易进企业,但对于学法律的,单位招聘时大多都要研究生。”而选择去西欧的原因只有一个:费用比去北美便宜。周月的父母都已经退休,收入不高。老两口决定拿退休前攒下的积蓄供儿子出去“搏一把”,没想到最终依旧于事无补。
学成回国后,周月发现很多法学专业的对口单位,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对持有海外文凭的应聘者有所限制,使得他在择业时碰壁连连。更令他沮丧的是,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存在诸多差异,很多在海外所学的法学知识,回国后用处有限。
如今,周月不得不重新捡起大学本科时的课本,准备下一轮的司法考试,但是却对能否通过考试没有信心。“毕竟当年很多东西都忘了。等过了司法考试,再看看有没有别的机会吧。原本我还盘算着能不能进体制内单位或者大公司的法律部,现在想,只要有份工作就行。”
“花了几十万出去,最后回来却没有工作,当初这几十万要是存银行,利息都够他基本生活了。”周月的妈妈懊悔地说,“错就错在不该让他学文科。和他一起走的,学理工科、经济类的,都留在当地找到工作了。”
考研的两难
“我找工作的时候,发现只要是招文科类的岗位,基本上对学历要求较高,一般都要求研究生,而且应聘人数还非常多。但理工类、经济类的岗位,门槛大多只要本科学历。”张昊天说,“这样的现状,逼着我们不得不考研。”
“体制内单位招考,越是文科类的岗位,越对是否为党员、是否是研究生有硬性要求,而这些门槛对我们这些文科专业本科生来说,难以符合条件。”一名市属高校文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告诉记者,他在之前的公务员考试“大战”中落败,“其实我的考分并不低,但是,我考的那个岗位,因为是招文科类专业的,报名人太多了……”
不少文科类本科毕业生选择用读研来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加分,但事实上,文科生考研相对理科生困难许多,因为如果想跨专业考研,读就业好的专业,需要参加数学统考。而文科生在大学四年,数学最多只上过基础课。“就学了导数之类的高三理科课程。”张昊天说,“除了自学数学,还要另外自学理工类专业课,跨专业考研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上123下
共3页
阅读全文Copyright 2000 - 2020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aoji.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证050284号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灯市口大街33号 国中商业大厦2-3层
杜慧宇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9年
成功案例 2497人
成功案例包括剑桥大学,UCL,格拉斯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华威大学,杜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等。
贾宇琨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0年
成功案例 2745人
2年留学经验 6年行业经验 充分发掘学生优势,精准定位理想院校,全方位提供留学帮助,真诚认真负责,无时无刻无论在哪,有疑问找我就好!
赵晨阳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8年
成功案例 2136人
王梓橦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8年
成功案例 2267人
对于不同的学生会以不同的方式去进行沟通,精准定位,定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