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里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2017-06-21 作者: 309阅读

在中国,唯分论英雄的高考制度因为作弊事件等种种负面新闻,一再为人诟病。然而实际上,对比欧美各国的大学申请和录取制度,高考居然还保留了一定的相对公平性,那么,美国大学在招生录取的过程中会遇到怎么的问题呢?这些问题又是怎么被尽力规避的?

每个国家大学的招生都有着不一样的苦衷,中国是因为人口基数实在太大,因此如果采取和欧美主流国家一样的申请招生模式,可能弊端和漏洞会更加多,所以,我们国家选择了高考这种 唯成绩论 的方式,以分数为唯一标准,采取 一刀切 的方式。虽说滋生了众多考试舞弊以及和学校内部人员搞关系等等的事件,但相对来说,以分数评定一切,看你个人的学习天赋和努力程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那么美国顶尖大学除了看硬性分数,还考察软性条件,那他们如何保证公平?如何防止腐败的发生?接下来就看看欧美这些大学在招生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他们的解决方法吧!

美国顶尖大学招生也会遇到外部压力

和许多人一样,我曾经天真地以为,欧美社会的诚信度高,大学招生中不可能出现 打招呼 等 现象。和我们相比,欧美同行在招生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要简单和纯粹得多。然而,随着对欧美顶尖大学的招生录取制度了解得越来越多,我的认识也越来越开始动摇。

其实欧美和中国一样,那些有力量的家长同样会对大学招生机构施加巨大的压力,千方百计给大学校长 打招呼 、 递条子 ,甚至以巨额捐款作为交换条件。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和得克萨斯州,近年来都曾出现过一些政府官员对特定学生的录取施加影响的丑闻。我们原来的认识只不过是自己虚构出来的幻象。

这倒是符合了常识。任何人都会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其中当然也包含了个人的社会影响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限制这种 负影响力 的作用,确保大学招生的公平公正?

斯坦福大学招生委员会主席理查德 肖的办公室里,我向这位曾经担任过耶鲁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在美国顶尖大学招生机构服务了四十余年的传奇人物提了一个问题:如何应对来自权贵人士的压力?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 要知道,我们都是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说,只要是人,就会遇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和压力,就不可能完全杜绝错误的发生。关键是大学要设计出合理的制度,能够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尽最大限度降低错误发生的几率。

在斯坦福大学,肖每年会接到许多 有力量的 达官贵人写来的各种各样的推荐信, 有些人的要求很过分,甚至承诺只要学生能够被录取,斯坦福大学就可以获得数百万美元的捐赠。然而,面对这些诱惑和压力,招生委员会的态度非常明确,推荐信尽可以写,美元尽可以捐,但录取绝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实际上,招生机构面对特权阶层压力时的行为体现了大学的追求:你到底是要成为一个对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的大学,还是一个丧失操守、唯利是图的野鸡大学?在这一点上,100多年前芝加哥大学校长哈勃的宣言可谓掷地有声。他在1892年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 录取那些尚未达到标准的申请者是一种诱惑,但我们一直都克制着自己。很多人因为他们子女的入学申请被拒而不满,但我们觉得拒绝录取他们正是最明智的做法。你想象不出不录取达官贵人的子女会带来多么大的压力,但我下定了决心,在招生工作上我们必须公平公正,不近人情,就像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那样。

美国顶尖大学防止招生腐败的制度设计

那么,美国顶尖大学到底是如何防止招生腐败的呢?答案是招生录取制度设计。它至少包含了五个要点:

一、独立的专业化决策

具体有两层含义:首先,谁有资格作出录取决定?以美国顶尖大学为例,他们认为,招生录取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招生人员必须是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士,录取决策必须由专业人士作出。对专业人士的尊重意味着排斥了非专业人士的干扰和影响 因为你不专业,所以你没有资格来决定录取。在一些欧美国家,即使是法院,也不能决定大学应该录取谁不录取谁,招生中复杂的教育决策应当交由具备专业知识的大学来决定。

其次,由上一点推论而来,招生录取权独立于任何个人和机构,完全属于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招生委员会。独立性意味着排斥 了行政力量的干扰和影响。即使是大学校长 他(她)的任务是让所有人清楚地知道,他(她)把招生录取的职责交给了专业人士 也无法对具体的招生录取进 程施加任何影响。极端情况下,他(她)或许可以针对某个特定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无法改变录取结果。

二、公开透明

公开透明意味着招生录取决策不是关起门来的 黑箱操作 ,不能为所欲为。所有的招生信息和流程必须在一定范围内 例如招生委员会 毫无保留地公开,以阻止特殊利益交换。但公开透明并非意味着对全社会的公开。原因很简单,世界顶尖大学的招生录取实行 整体性评价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单一标准能够决定录取结果,或者说,申请学生达到了某一标准就一定会被录取。之所以如此是为了防止学生和家长根据大学的录取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这将损害学生情况的真实性,妨碍大学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回避制度

为了确保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世界顶尖大学普遍设立了回避制度:如果某位招生人员的子女、亲属或任何与之可能相关的人准备申请大学,该招生人员当年必须提出申请回避,或不得接触、参与、审核、决定相关人员的申请资料。回避系主动 申报。如果事先没有申报,一旦被发现将会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这对任何一个世界公民来说都意味着灭顶之灾。

四、不把决策权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具体有两层含义:首先,录取是集体决策。学生的最终录取结果是由招生委员会成员投票决定的,而招生委员会的构成则高度保密。其次,录取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流程,同一份申请材料会经历多个评审人员的多个环节的审核,每个人都必须提出自己明确的审核意见 这些意见在一个封闭环境中是公开的 都会对最终录取结果产生影响,但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意见可以决定某个学生的录取,即使是招生办公室主任也不行。实际上,这一机制正是基于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你也许可以搞定系统中的某一个人,但你不可能同时搞定所有的人。

五、外部监督

上述几点都是内控机制,除此之外,在有的国家,一些顶尖大学招生机构还通过一个共同的组织来进行外部监督。每一所大学的每一个从事招生工作的人,都明确地知道这些需要共同遵守的规范。如果哪一所大学的招生机构突破了这些底线,将受到协会的惩罚,甚至被清除出局。这对大学的声誉将造成极大的损害。

在中国大学招生的过程中,这些规避条款往往不会出现,反而这些内容更有可能成为各大大学领导贪污敛财的最好工具,从而使中国的大学教育进一步走向堕落,在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背后的黑幕,或许有很多还没被挖掘出来,但是,美国顶尖大学的招生政策,是绝对值得中国各大大学借鉴的。

留学咨询

更多出国留学最新动态,敬请关注澳际教育手机端网站,并可拨打咨询热线:400-601-0022
  • 专家推荐
  • 成功案例
  • 博文推荐
  • 武安琪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5年

    成功案例 6360人

    被五所大学全拒的Z同学,成功帮她申请排名前50的院校并取得6000美金奖学金。

  •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1年

    成功案例 2937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 陈瑶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5年

    成功案例 4612人

    拥有大量高端成功案例。为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 齐亚楠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3年

    成功案例 3536人

    商科案例有哥伦比亚大学等,工科案例有麻省理工大学等,艺术案例有罗德岛大学等。

  • 哪些大学,在大厂的target school名单上?

    1800人阅读 查看原文

  • 甭管去哪国留学,只要是QS前100大学就行,反正我毕业后都是要回国的!

    1590人阅读 查看原文

  • 2023留学年度盘点丨这一年留学圈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1848人阅读 查看原文

  •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留学超超超值?

    1499人阅读 查看原文

我要查

澳际服务

我要读

热门国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