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美国寄宿家庭处理好关系

2017-06-15 作者: 282阅读

一、适度降低对美国寄宿家庭的期待值

“我们孩子来美国后,要住大房子,家庭成员必须是白人,男女主人都是高收入才行”!“一定不能跟黑人住在一起”!“家里面养狗也不行,我们孩子受不了狗毛”。“每天都要帮我们孩子做饭,也要帮她提高英语”……

以上这些,只是我听过的家长所谓“合理要求”里的一部分。这哪里是在给孩子找寄宿家庭,这简直就是在美国找保姆!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在美国,愿意敞开家门接纳国际学生的家庭基本都是温暖有爱心的。更有些住家,本身就热爱中国文化,喜欢跟中国学生交流。遇到这样的家庭是小留学生的幸运,也是家长的幸运。但是, 寄宿家庭并不是家长在美国的“代言人”,没有绝对义务和责任代替自己教育孩子,不应该对寄宿家庭在情感上产生“我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这样的诉求。

很多中国家长其实对美国社会了解甚少,却一厢情愿得觉得美国人都是住在大房子里的精英。这是很幼稚的。很多美国普通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尽如人意。他们没有大房子,男女主人也不是高收入人群,并且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思想上也会相对保守。在他们看来,接纳国际学生入住就如同接纳一份工作一样,尽心尽力完成即可。对他们来说,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和有地方住宿生活,就已完成了自己的责任。至于学生们是否能取得好的成绩,是否可以开心生活,就要看学生本人了。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家长则须端正心态去正视,不应该感情用事对美国住家“发号施令”,更不应该丧失理智对中介机构“大肆施压”。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最终只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跟美国家庭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切记,只有理智的家长,才能有理智的学生!

二、过度骄纵无异于慢性毒害

在中国家长们看来,孩子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所以,灯泡坏了,我们来换;衣服脏了,我们来洗。到有一天,小留学生们一出国才发现,自己要做很多从来没有做过的家务。因为在美国寄宿家庭里,做家务是孩子们的必修课——灯泡坏了,你得自己换;衣服脏了,你得自己洗。

Jose是我认识的一家美国人,家里寄宿了4位国际高中生,有中国人和韩国人。在Jose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天晚上大家要一起吃晚饭,交流当天发生的事情,然后学生们轮流洗碗、打扫厨房、倒垃圾。今年,Jose家前后已住过十几个国际学生,但这条规定却从未变过。我曾经跟住在这儿的中国学生Ken交流,他告诉我,正是因为大家每天都在一起吃晚饭、做家务,才让所有人活得更像“一家人”。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和困惑,然后每个人都感到为这个“家”做出了一点贡献,彼此之间的感情自然也越来越深,“家”所带来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

作为学生的“首席教育官”,如果您相信留学要趁早,那么请您也相信做家务要趁早的道理。对孩子过度骄纵会让他习惯依靠别人;纵容他们“只要学习好,一切都会好”,会让他们性格发展严重失衡。教会孩子们做家务,鼓励他们积极帮助美国住家,可以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让自己也在异国他乡建立起归属感。家务做的越多,人也会变得越勤快。毕竟,孩子在大洋彼岸不仅身体上需要一个能寄宿的地方,心灵上更需要一个安稳的“家”的概念。

三、家长素养的自我提升非常重要

在学生如此年幼时,便将他们送出国门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当孩子来到美国后,为了他们能顺利生活,很多家长就一头扎进工作里,忙得是不亦乐乎。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只要能保证孩子在前方不缺钱花就行了。但实际上,除了钱以外,与这些快速成长的孩子在思想上保持同样的步调才更加重要!

当小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里感受不同文化的冲撞时,如果家长们不能及时给自己“充电”,无法从精神层面与孩子产生共鸣,又怎么能保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协助他们更好适应美国社会和文化。就拿今年美国总统大选这件事儿来说。当孩子兴冲冲在电话里跟自己的父母讲起同学对大选的态度和自己的感受时,爸爸妈妈竟然都弄不清楚两位总统竞选人分别是谁或者有着怎样不同的立场时,孩子内心一定是失望的。这样长久下去,沟通就会由“主动”变成“被动”。

现在,电子产品的兴盛让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很多英文原版书籍,都有了中文翻译版本。平时工作之余,家长们多关注一些教育资讯,利用各种途径多读一些有关美国历史、美国社会文化以及美国教育专家撰写的如何教导孩子等方面的书籍,不仅对于自己知识储备的提升将大有帮助,还能在孩子与寄宿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从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角度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打通思想上的“结”,协助他们更快走出负面和消极的情绪,从生活的细微之处获得正能量。不要忘了,即使远隔千里,父母们依然是学生们的“首席教育官”。家长的眼界开阔了,思维灵活了,内心也会更加笃定和自信,才不会当孩子前方遇到事情后就乱了阵脚、患得患失,也才能保证从后方将正能量源源不断输送给小留学生们。

总结起来,我认为,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们,身体和心智仍然处在成长阶段,情感上对家庭温暖和父母澳际的需求实际上非常强烈,内心对自我隐私的重视和对陌生人的排斥程度都非常高。孩子们短期内很难融入美国寄宿家庭是正常的表现。毕竟,“融入”与“和谐相处”对于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成年人来说都依然是个难题,更何况小留学生们。

处在青春叛逆阶段的他们,有时候觉得自己天不怕地不怕,仿佛能够“独自行走天下”。然而,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一旦遭遇实际困难,他们发现自己还没有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就会变得很沮丧。与美国家庭一起生活时,一方面由于语言的关系他们总觉得自己寄人篱下、是个“外人”;另一方面,由于不愿让父母担心,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往往没有将真实的情况告诉爸爸妈妈。时间越久,内心就越压抑,从而更加自闭和孤立。

如何在孩子来到美国以后,给予他们正确和必要的引导,帮助他们与美国寄宿家庭建立起信任,度过心理上的过渡期,是对中国家长处世智慧和教育能力的巨大考验。管理孩子在美国的生活,就如同管理一个企业一样,要“恩威并用”。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包庇不纵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掩盖不粉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同时,也要给小留学生们适当的自由,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去接触陌生的人和事。对未知世界不应该因恐惧而停滞不前,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对世界产生好奇。永远都敢走在孩子前面,拉起他们的手,带领他们一点点淌过生活这条看不见深浅的河。即使偶尔弄湿了衣襟,也能做到不慌不忙。这样的家长,才能被称作合格的“首席教育官”,才能有底气让孩子加入“低龄留学大军”。

以上就是介绍的如何与美国寄宿家庭处理好关系,想要查看更多,敬请关注澳际留学。

留学咨询

更多出国留学最新动态,敬请关注澳际教育手机端网站,并可拨打咨询热线:400-601-0022
  • 专家推荐
  • 成功案例
  • 博文推荐
  •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1年

    成功案例 2937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 陈瑶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5年

    成功案例 4612人

    拥有大量高端成功案例。为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 齐亚楠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3年

    成功案例 3536人

    商科案例有哥伦比亚大学等,工科案例有麻省理工大学等,艺术案例有罗德岛大学等。

  • 李君君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3年

    成功案例 3623人

    成功案例涉及美国排名前60的院校,专业涵盖商科(金融,会计,管理),工科(生物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等热门领域。

  • 哪些大学,在大厂的target school名单上?

    3587人阅读 查看原文

  • 甭管去哪国留学,只要是QS前100大学就行,反正我毕业后都是要回国的!

    2934人阅读 查看原文

  • 2023留学年度盘点丨这一年留学圈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3800人阅读 查看原文

  •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留学超超超值?

    3147人阅读 查看原文

我要查

澳际服务

我要读

热门国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