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5 137阅读
它的主题是“让澳际他人之心在年轻人心中普及”。而包括常春藤盟校、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绝大多数美国名校,也都表示支持“让澳际他人之心在年轻人心中普及”所倡导的这一招生理念改革。这也预示了美式教育将掀起一番大改革。
就根据这份文件,给大家简单整理一下未来美国大学录取的新方向,以及给未来申请者提出一些操作建议。
1、关心他人和公益成为主要录取条件
长期以来,强调个人成就是美国教育的精髓。将关心他人和公益放在个人成就之上,无疑是对美式教育方向的一个大扭转。根据哈佛大学“Making Caring Common”(让关心普及)项目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对中学生超过一万份调查中,对“什么更重要,是个人的成就、幸福,还是关心他人”的问题,仅22%的回答选择了“关心他人”。这让他们感到很失望,他们觉得,录取程序导致了这样的心理,而这个是可以改变的。
大多数亚裔专家对这个全新的大学招生理念表示质疑。他们认为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招生官理所应当首先考虑学生的学术水平,这样强调关心他人的理念,会削弱申请者的“硬实力”,甚至很多亚裔家长认为这项报告是针对以考分高而闻名的亚裔学生的重磅炸弹。
2、活动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这份哈佛议案指出,长长的炫耀式的志愿者清单将不再为申请者加分。相反,大学招生办倾向于学生在申请材料中陈述不超过4件志愿者经历。这几件为数不多的志愿者经历应是对申请者有特殊意义的,并从申请者的个人角度分享这个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意义。在陈述这些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意识到一味强调自己的领导力未必会被招生办看重,招生官将更加看重这些经历和感受的真实性、多元性和道德性。
3、学会感恩与承担责任
除了在志愿者经历中体现学生关心他人和公益,学生对前辈们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表示感恩,并为未来一代创造更美好的世界的责任心,将尤其受到招生官垂青。
4、持续、有意义的社区服务
为了大学申请,许多高中生会有目的地参加义工和社区服务,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简历和大学申请材料。不过,今后这种社区服务经历的操作性会越来越小,这对中国美本的申请者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大问题。
哈佛的这份报告建议大学不要再看重由少数课外活动罗列的简历,建议更多地看他们的文章和推荐信,发现孩子们参加的社区服务项目哪些更令人感动而哪些只是为了凑数等。
我们都清楚,申请的中国孩子大多家境算是比较殷实的,父母有能力和资源带孩子去异地、甚至异国做慈善或志愿者活动,这样的经历看起来很高端,但并不能真正体现孩子的爱心。
5、降低标准化考试的重要性,大学申请拼“人品”
紧随着《扭转潮流》的,有其它对录取过程的重新审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把SAT和ACT当成了非必选的。而在去年年底,包括了常春藤在内的80多所大学宣布了CAAS体系的成立,通过建立网站和跟踪申请进程来确保学生的多样化。目前,这是受到华人家长特别抨击的一点
有人认为降低SAT等硬性指标的比重,加大essay和推荐信的分量,这样的话,学校的可操作空间更大了。虽然美国这边申请大学/工作,通过写作,回答一堆问题,确实能筛选人,但这种改革,对不善交际、社交网络缺乏的老中家长,又是个极大的劣势。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伎俩,以逃避目前广受质疑的基于种族的录取制度。
以上就是澳际留学带来的美国80多所大学将调整招生标准相关介绍,查看更多美国留学信息,敬请关注澳际留学,点击还可免费领取留学考试资料。
Copyright 2000 - 2020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aoji.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证050284号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灯市口大街33号 国中商业大厦2-3层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2年
成功案例 3204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Amy GUO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7年
成功案例 4539人
一切的一切从现在开始.用自己的态度闯出一片天
陈瑶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6年
成功案例 4879人
拥有大量高端成功案例。为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齐亚楠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4年
成功案例 3803人
商科案例有哥伦比亚大学等,工科案例有麻省理工大学等,艺术案例有罗德岛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