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8 326阅读
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中国学生之多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中国学生占据也亚籍学生的大多数,那么大家是否好奇,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学生,每股教授是怎样看待这样的申请者的呢?我们不妨就一起来和澳际小编来看看吧。
英语水平不过关
因为美国处于世界教育前列,所以很多中国留学生都想去美国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实际上很多中国留学生是勉强地通过托福、雅思等考试,在交流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如果学生到美国之后只在中国圈子里交际,不与其他国家学生和老师交流,这样是不利于英语水平的进步的。
不爱与老师沟通交流
中国的教育制度一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大家很少在课堂上讨论的。但是美国是一个倡导创新性与自由性的国家,大家可以随意在课堂讨论、提问,教授鼓励学生根据提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自由提问、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前人的观点。
亚利桑那大学的Levin教说:“不论我怎么鼓励我的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在我的课上,最安静的一群人肯定是中国学生。他们不说话,我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听懂了我讲的内容。”伯克利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Gomez反馈说:“我的中国学生只有在得了低分后才找我沟通。其实,他们应该早点来跟我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得高分。我真的不太理解,他们似乎很少在课外与教授们接触,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更好地进行沟通啊。”
其实导致这种原因可能是因为语言原因、中国人本身很腼腆或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有时候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做学术太功利
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同样,中国学生来到美国可能情况也会这样。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康毅滨谈到,很多中国学生从小养成了很强的竞争意识,普林斯顿是金字塔尖上的精英学校,对最终被普林斯顿录取的中国学生来说,与其说已经攀登到了金字塔尖,不如说真正的竞争刚刚开始。
有些学生进入普林斯顿后,心态急,享受不了科学研究的乐趣,而把实验看作“计件劳动”,急于求成,一旦不如意,就垂头丧气。有些学生进来后发现,自己辛辛苦苦读了那么多年书考上来,但这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很迷茫。还有,他们往往在人际关系上会遇到问题,觉得不受欢迎,孤单。
这种现象在理工科的留学生里比较多,很多同学很少出去参加其他交流活动,生活的圈子和范围太窄,基本上是三点一线:实验室、住处和超市,这样就很少有了解别人的机会,也很少有给别人了解自己的机会,很多这样的学生就造成了“实验室机器人”的印象。
没太有礼貌
据北京《新京报》报道,一位美国教授称,有位刚刚入学的中国留学生申请加入她的研究团队,约见了几次面,次次迟到,而且从来不说“谢谢”,也从来不说“对不起”。她认为这和个人性格无关。这一点很多在外国生活过的人其实都有体会。在欧美国家生活,无论讲什么语言,“对不起”和“谢谢”是需要时时挂在嘴边的。
但是,如今很多中国年轻人对此的解释很有代表性,那就是动辄对人说“谢谢”或“对不起”会显得“虚伪”。有分析认为,中国虽然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但不可否认如今的中国社会,似乎很少有人觉得没礼貌是个多大的问题。反而彬彬有礼的人时常面临“虚情假意”、“外交辞令”的批评。这一点跟中国社会的整体氛围不无关系。
以上就是中国的美国留学申请者在美国教授的眼中形成的印象,虽然我们都知道中国学生的优点有很多,大家的特点不可能仅仅这样就被概况,但是这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赴美留学,我们要能够常常反思一下自己,出门在外,为国争光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Copyright 2000 - 2020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aoji.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证050284号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灯市口大街33号 国中商业大厦2-3层
高国强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1年
成功案例 2937人
留学关乎到一个家庭的期望以及一个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留学规划导师,我一直坚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品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基于对学生和家长认真负责的原则,结合丰富的申请经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陈瑶A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5年
成功案例 4612人
拥有大量高端成功案例。为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齐亚楠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3年
成功案例 3536人
商科案例有哥伦比亚大学等,工科案例有麻省理工大学等,艺术案例有罗德岛大学等。
李君君 向我咨询
行业年龄 13年
成功案例 3623人
成功案例涉及美国排名前60的院校,专业涵盖商科(金融,会计,管理),工科(生物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等热门领域。